登封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因域内嵩阳书院而得名。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区北3千米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宋景祜二年(1035)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
少林寺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而得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街道因此而得名。 |
唐代画家、诗人、著名隐士卢鸿一居此,故名卢店。后镇政府驻该村,称卢店镇。街道沿用其名。 |
春秋战国时期,因负黍聚在古颍阳白庙街西,五行属金,时称金店。金统一北方后,在“金店”前增“大”字成今名。 |
颍阳意为“颍河之阳”,故名。 |
周证圣元年(695),唐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遂改阳城为告成。 |
唐太和四年(830),白居易任河南府尹,来此地巡察,令民众以煤代木烧陶、冶铁,设立市场后渐成集镇,初名陶冶镇,后因冶铁业比制陶业规模更盛,改称大冶镇。 |
宣化寺为登封七十二寺之一,历史上曾称宣化镇。明末王氏兄弟迁此,易名王家村,简称王村。1998年王村乡改置镇,复用宣化镇名。 |
清代,徐姓居此故名徐庄。 |
民国时取“商贸中心,繁华昌盛”之意,名东华镇。后改 |
隋代此地有唐姓将军庄园,得名唐庄。 |
白坪古时多白栗树,称白栗坪,后简称白坪。 |
明末李自成曾派一赵姓将军驻此,得名军赵,后改称军召。清康熙年间取“君王召见”之意改为君召。 |
宋代该地石姓较多,且居住于大道旁,得名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