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孚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14年经和孚镇请示,同年9月被南浔区政府同意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成立至今没有更改过名字。 |
重兆社区居民委员会于1952年成立,当时居委会居民少,下设一个居民小组。 在1994年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了便于更好地理顺居委会的各项事务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将居委会改为重兆镇区管理委员会,后在2005年重新更改为重兆社区。 |
河东村于1993年从原新荻村划分出来,更名为河东村,下属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至今。 |
新中国建立后,组建荻港乡,因新荻靠近荻港就建立一个新荻农会,到1956年改建新荻村委。 |
荻港,据湖州府志第二十二卷记载,称荻冈,在湖州府城南二十七里,一作荻港统上、下堡,宋元时市聚上堡,明嘉清间倭寇焚居民北迁就下堡,里、外巷埭……清朝年间属归安县松亭乡荻罡镇,下设自然村东四村,史家村,寺东村,三官村等,共10村。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年,荻港行政编制为里。 新中国成立后,荻港镇隶属于吴兴县菱湖区,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五六年,为中共菱湖区委所在地,荻港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
李市村地名从1949年就有该地名,原来小村有生产队8个,6个自然村,2001年由于并村由原来5个村合并为1个,生产队增加到24个,自然村增加到14个。 |
一九六二年,李市、施家埭、梅家墩、李家墩、杨家湾、鱼秧路从陈塔大队分离出去,各自成立大队(唯朱家墩、费家湾、吴道圩三村不愿离开陈塔)。 公社亦由原来的长超大公社分为长超、常潞、荻港三个。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一九八四年,撤荻港公社为和孚镇,陈塔大队变为现在的“陈塔村”。 2001年,再次纳入鱼秧路,又接水产村。 “陈塔村”村名,历经千百年的更替易变,至此方始正名,《湖州市政区图》上也标有“陈塔”字样。 |
和孚村解放初期,属荻港大乡;1957年属新联高级社;1958年10月1日成立长超人民公社后,编制和孚大队,下设十个生产队;1961年权力下放,原长超人民公社分荻港公社、长超公社、常潞公社,和孚村属荻港公社;改革开放后,撤队建村,于1984年正式更名为和孚村;2001年,原民强村,并入和孚村。 |
新胜村地名从1969年开始使用至今,1969年以前是联山大队、同庆大队,1969年1月至1979年合并为新胜大队,1980年至2010年分为联山大队、同庆大队,2011年至合并为新胜村。 |
陶家墩村地名从解放以来就是该地名。 原管辖范围有6个自然村。 在2001年陶家墩村和同济村合并后更名为陶家墩村,下属有11个村民小组。 |
云东村地名从1950年就有该地名,原管辖范围6个自然村,云东村在1957年成立高级社,至2001年,重新与云溪村合并为云东村,下属11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直至今。 |
四联村地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的,1957年成立高级社,列字圩自然村从双联村划入,1966年更改伟四联大队,1982年重新更改为四联村,沿用至今。 |
漾东地名在1949年前就有该地名。 1950年成立了漾东乡。 1957年前组建了互丰、勤丰、勤勇三个高级社。 1958年公社化后,改名为漾东管理区。 1961年3月更名为漾东大队。 1983年改名为漾东村至今。 |
双福桥村地名从1987年开始有该地名,管辖内有26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