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城厢镇因县城而得名,意为地处县城内外一带。

南圩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南圩社区而得名。因是全县最大圩场且地处县城南部,故名。

雁江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雁江社区而得名。政府驻地两旁有两条溪水汇流入右江,形似一只鸿雁伸脖子入江中饮水,故名。

那桐镇因镇政府驻那桐社区而得名。驻地原为一土坡,坡上长有梧桐树,坡的四周为水田,故名。壮语“那”即“田”。

“乔建”为壮语,意为木板桥,据说过去岜关山脚下有一口泉,水流出冲成一条水沟,影响交通,人们架设一条木板桥于沟上,故名。

丁当镇原名登昌圩。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登昌圩建一座庙,名“石马庙”,庙内挂一大钟,每当庙祝打钟时,钟声“叮当叮当”响,非常洪亮,人们遂将登昌圩改名为“叮嗜圩”。后人又以圩上人们吵架多,“叮噶”二字皆有“口”,于是将“叮嗜”改为“可珰”,以“王”镇“口”。后纷争仍不减。人们认为“到珰”二字不宜取“王”旁。1979年地名普查时,把“珂珰”改为“丁当”。

古潭乡因乡政府驻古潭社区而得名,因村里有一汪潭水而得名。

从宋末到清末,都结乡乡政府驻地一直都是结土州州府所在地,故而得名。

布泉乡因乡政府驻布泉圩而得名。原名“饰圩”,因圩南面有一口泉而得名。“晰”“布”在壮语中均为“泉”之意,后改为“布泉”。

屏山乡因乡政府驻地有一山峰形似屏风而得名。

隆安华侨管理区于2007年12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8年1月11日,隆安华侨管理区在该县浪湾华侨农场举行了简朴的挂牌仪式。前身是广西国营浪湾华侨农场。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