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小潢河穿过,环境优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生态宜居,故名丽水。

据《罗山县志》(1987年版)载:公元456年,罗山境内增置宝城县。以古地名宝成得名。

域内有小龙山,故名。

清初,周、党两姓曾在此设店,故名。

因东临竹竿河,又处东西交通要道上,内设有食宿店铺等,得名竹竿铺。

《方舆胜览》云:“灵山,视众山独高。每有云气覆盖必雨,验之信然”,故名灵山,镇以山名。

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经此,遣子路到两河汇口处问津,故得名子路河。明末清初成集,改称子路店。

明万历年间成集,街两旁房屋有许多起架的柱子排列檐下,状如栏杆,得名栏杆铺。后为别于淮滨县栏杆,改称楠杆铺。

镇政府原驻地青山店,明万历年间成集,因位于青山脚下并筑寨墙得名青山寨,后寨毁,改称今名。

明末潘姓人在此开店,故名潘新店。

清嘉庆年间,彭姓人家在此开店,故名彭新店。

传古时正阳县土福桥下有土狗蛇修炼成精,沿龙脉(即所谓地脉相)南行,至此地变成一条大蟒,其气势正盛。故名蟒张。后“蟒”演变为“莽”,得名莽张。清乾隆《罗山县志》和其他旧志,均以莽张店载入,。

因在罗山县城东,北近淮水,南靠喻湖的高地上,又在罗(山)息(县)交通要道上,内设有食宿小店铺,故古称东皋铺(皋即水边的高低),后简称东铺。清乾隆《罗山县志》载:东皋铺在城东北三十里。

14、铁铺镇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

清乾隆年间铸造铁器渐盛成集,得名铁铺。镇以此名。

明代在此建庙,属华严南庙。清代改为黄氏祠,遂名庙遑暹(huangxian),仍以其韵名庙黄仙,后简称庙仙。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