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内龙沙公园得名,公园因齐齐哈尔俗称龙沙命名;龙沙两字最早见于《后汉书·班固传》: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唐代诗人李白有“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之句,始认龙沙为一地名,龙沙公园由此得名。 |
1954年设北关区,1961年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建华机械厂得名,取建设中华之意。 |
原名铁东区,意为铁路之东,1961年8月铁锋公社、火车头公社、和平公社合并为铁锋区。 |
1954年设区,因驻地昂昂溪街得名,达斡语尔昂阿奇音转,意为狩猎场;另据《中国地名辞源》:系蒙古语昂钦之音转,意为猎人,因过去此地是属狩猎区,与农牧区接壤,猎人都来此进行产品交换,故名。 |
1954年设区,源于驻地名称,富拉尔基系达斡尔语呼兰额日格的音变,意为红色的江岸、红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嫩江岸边多红玛瑙石,故名。 |
1960年设华安区,1983年改现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因境内碾子山得名,碾子山产石,可制碾磨,故名。 |
1956年设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清顺治五年(1648年)达斡尔族人在此建屯名梅里斯,区以屯名,系达斡尔语米斯勒的音转,意为冰。 |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设龙江府,因系黑龙江省首府得名;1913年改龙江县,因时为黑龙江省首县得。 |
1929年由依安设治局改设,县名源于依克明安部,建县时取其二字故名;据民国《黑龙江志稿》:地当胡裕尔河南,依克明安旗地,故称依安。 |
1917年由泰来设治局改设,据民国《黑龙江志稿》:泰来县土名泰来气屯,故名,寓吉祥义;蒙古语他拉戏音转泰来气,系蒙语种豆者、栽种、种痘者,这里最早居住的是蒙族种豆的人得名。 |
一说,相传清代康熙年间,从山西逃荒来此地的几户汉人,临时掘井取水,巧逢甘泉,遂定居垦荒建村,乃以井取名“甘井子”;另一说,“甘井子”原为达斡尔族牧民为防备每年夏季江汛,赶畜北上放牧为饮牲畜所打的一眼井,由达斡尔语“嘎齐堪·霍都热”演变为“甘井”。 |
933年由富裕设治局改设,以境内富裕尔(乌裕尔、富裕儿、呼裕尔、瑚裕尔、乌雨尔)河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两岸地势低洼,一遇雨季则渲泄不通,沮洳难行,满语意为低洼地;另说1906年放垦,因草茂粮丰,故名富裕。 |
1915年由讷河县析置,始建时因县衙置于二克山(喀尔喀勒图山、克尔克图山)(今克东县城)得名;蒙古语哈勒噶图,有门之谓也;据《中国地名辞源》:两峰对峙,状若城阙,争先超卓,相互克忌,故名。 |
1929年克山县东境析置克东设治局,1930年改设克东县,因县治在克山之东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原属克山县,后从克山县东境划出析置,故名。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依克明安旗设县,县名得自巴拜泉(八百泉),因城西有巴拜泉而得名,系蒙古语巴拜布拉克,意为宝贵得泉水;据《清史稿·地理志》:原名巴拜泉即那吉泊,土名大泡子,县以此名。 |
清宣统二年(1910)设讷河直隶厅,1913年改讷河县,因境内讷谟尔河(讷木尔河)得名,据《钦定盛京通志》:讷默尔,国语(满语)嫩也,蒙古语增添物也;1992年设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