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电尕,是以该地藏语称谓“巴西电尕”后二字得名,意为“台上”。

旺藏(dbang-bzang):旺藏乡原称麻牙乡。1959年该乡成立时因机关驻地迪绕贡巴靠近麻牙村子而得名。相传很早以前有个活佛路径亚日卡,当地老人们要求给自己的村子起个吉祥如意的名字,但一些年轻人把鞋垫的烂草挂在活佛住的门框上以侮之,被活佛发现,便起名“麻牙”意即“不发达”。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第十条(3)款的规定,报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准,将原“麻牙”改为“旺藏”。旺藏系藏语,含义为“领导的好”。

益哇(gyi-ba):藏语音译,意为“猞猁”。相传古时一个名叫仲子阿卡的老人,有7个儿子都擅长打猎。其一个儿子在打猎时碰见猞猁追到此沟,发现土地肥沃,便迁来定居。从此人们就叫这里为益哇库。

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腊子口,以天险腊子口而得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洛达(ri-dwangs):藏语音译,是“戎和太”(rong-vthag)的转音,意为:“水磨”。因口音的差异,将“rong”字的后置字“ng”去掉而读作“若”,“thag”在古藏语中读为“ta”,两音合读,就是“若大”,后变为“洛达”。另一种说法是“洛达”意为“清净之地”。相传唐朝中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东征军中“日当”地方的士兵和随军牧民到洛达定居后,以原籍地“日当”为该地名,后汉文译写为“洛达”。明末清初,日当属岷县多纳赵土司管辖。因苛捐杂税过重,群众派代表上告,清帝斩了赵土司并免捐税。后将日当划归岷州管辖,改名为“归安”,意即“此后平安”。1912年民国废州制,又恢复原名“日当”。20世纪40年代汉文译写为“罗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乡政府时又将“罗达”改写成“洛大”。

卡坝,藏语意为“上面”。

达拉,藏语意为“虎穴”。

尼傲,藏语意为“阳坡”。

阿夏(azha)是个老地名,在藏文史料里也有出现,现在是迭部县阿夏乡的称谓。阿夏位于迭部南部,与四川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据说因这条沟里曾经居住过吐谷浑人,所以称作阿夏沟。在敦煌藏文文卷里称吐谷浑为阿夏,而且记载噶.东赞在阿夏呆过好长时间。据史书记载,公元7世纪初吐谷浑曾经统治过着一带,后来被吐蕃征服,成为吐蕃的臣民,所以这个说法是可能的。据毛尔盖.三木旦所著《多麦岷江流域的历史》记载,阿夏人是藏族,属藏族东氏家族的分支之一,是东氏家族十八大系中桑杰阿夏分支的“佐”姓氏族。

多儿(tdo-ra):藏语音译,意即“石圈内”。多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传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东征军中的弟兄三人,分别驻在白古、然子、尼藏三处,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几个村庄。后有舟曲、四川拇ǖ鹊厝瞬欢锨ㄈ耄纬闪讼衷诘墓婺!?/p>

桑坝,是取“桑藏”和“坝居”(卡曼、地来两村的古名称)二村首字而得名,其意为“形如飞落的鸡”。

更多资料
本站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