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可可以力更镇 | 隶属:武川县 |
行政代码:150125100 | 代码前6位:150125 |
行政区域:内蒙古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471 | 邮政编码:010000 |
车牌代码:蒙A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6.19万人 | |
下辖地区:1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可可以力更,蒙古语为“呼和额日格”,意为“青色的山崖”。从明代开始,此地为蒙古族游牧之地;清康熙年间,此地设置官府驿站;清乾隆年间,此地成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通往新疆与外蒙古的必经之地,归化城旅蒙商号大盛魁在此建立通商驿站,因此地南临大青山山崖,故蒙古族牧民称其为可可以力更;至乾隆年间,始有商人来此开设店铺,逐渐形成商业集镇后,沿袭原名为可可以力更镇。
基本介绍:
可可以力更镇简称可镇,是武川县委、政府所在地。可可以力更,蒙古语为“呼和额日格”,意为“青色的山崖”。从明代开始,此地为蒙古族游牧之地;清康熙年间,此地设置官府驿站;清乾隆年间,此地成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通往新疆与外蒙古的必经之地,归化城旅蒙商号大盛魁在此建立通商驿站,因此地南临大青山山崖,故蒙古族牧民称其为可可以力更;至乾隆年间,始有商人来此开设店铺,逐渐形成商业集镇后,沿袭原名为可可以力更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设武川厅;民国元年(1912年)设武川县,厅治、县治均设于此;建国初为武川一区所在地。1958年改称城关人民公社;1965年改为镇人民委员会;1968年改为镇革命委员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可可以力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武川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武川县,厅治、县治均设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武川县一区所在地。
1958年,设可可以力更公社。
1971年,改可可以力更镇公社。
1981年,可可以力更镇公社改为可可以力更镇。
2001年4月,安字号乡并入可可以力更镇。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官井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西官井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东街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西街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兴盛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青山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金三角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滨河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迎宾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文化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阳光社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福如东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水圪洞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巨字号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天力木图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圣太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兴昌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乌兰忽洞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定相营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