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东乡 | 隶属:贵德县 |
行政代码:632523200 | 代码前6位:632523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4 | 邮政编码:813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9万人 |
人口密度:约5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河东因位于贵德县东河以东而得名。
基本介绍:
河东乡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2千米。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3.7%。面积251平方千米。辖保宁、太平、马家西、周家、杨家、贡巴、王屯、哇里、边都、仁若阿什贡、查达、麻巴、下罗家1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东山乡,后并入河阴镇,1949年改设第一区河东乡,1956年并入贡巴乡,1958年并入贵德公社,1959年改为河阴公社,1961年从河阴公社分设河东公社,1984年改为河东乡。
文化旅游:
保宁二郎庙位于贵德县河东乡保宁村二社,年代为近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青海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村文昌庙位于贵德县河东乡太平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青海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屯龙王庙位于贵德县河东乡王屯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青海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崖头沿遗址位于贵德县河东乡罗家村,年代为青铜时代、汉。类别为古遗址。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61年,设河东、工巴、东山公社。
1965年,河东、工巴、东山公社合并为河东公社。
1984年,河东公社改为河东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河东”意为贵德县境内东河以东,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河社区是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东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86年由河东乡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本村原称“马家”,也叫马家庄,原为回族村落。清同治年间(1863年-1870年)清政府因民族问题,将当地的回族强行外迁,又从外地迁入汉族定居,群众为祈…[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解放后,下罗家分别叫1、2社叫阎家堡,3、4社叫下罗家,1966-1969年合并为向阳大队,1970年恢复为下罗家大队,1984年大队改为村委会,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周家麻”,藏语意为“6户汉族居住之村”,后逐步演变称周家,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4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4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6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1950年前后)从黄南同仁迁移而来,1983年由贵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称之为香巴村民委员会,1988年由贵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命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0年由贵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山上有块刻有阿字的石头故得名。1983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6年成立,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称为沙柳湾村,原名为化隆县雄先乡沙柳湾村,地处干旱,沙柳较多,所以称为沙柳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人民公社化时成为赵家沟大队,1967年更名为胜利大队,1969年又恢复成赵家沟大队,1984年更改为边都村,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