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勐梭镇 | 隶属:西盟县 |
行政代码:530829101 | 代码前6位:530829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9 | 邮政编码:665700 |
车牌代码:云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9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6个行政村 |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傣族酋领布汤班雅带领100余锅灶户从勐卯迁居到孟连景冒,后由布洗规带领众人户开辟新地方而迁往这里,取名勐索,意为找到了美丽富饶的地方,后改称勐梭。勐梭为傣语,勐:地方;梭:美丽;勐梭:即美丽的地方。“勐梭”也象征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勐梭镇位于北纬22°33′至22°43′,东经99°30′至99°43′。东、南与澜沧县相邻,西、西南与力所乡、翁嘎科乡相接,北交中课乡。总面积251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54195亩,总人口12981人,其中农业人口12546人。镇人民政府驻勐梭大寨,辖6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000年末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3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5.3万元,财政支出220万元,人均纯收入505元,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占有粮382千克。勐梭镇境内有河谷小坝,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许多深山峡谷储存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待开发。目前,有8万亩可耕种面积,2万亩草场可放养大
2022年12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定勐梭镇为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孟连宣抚司辖勐梭土司。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政府澜沧镇边抚夷府发给李通明山照,管理勐梭一带地方。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拉巴区,辖勐梭,属澜沧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拉巴乡,治所驻拉巴,属澜沧县拉巴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拉巴乡,治所驻拉巴,勐梭为第6保。
1951年1月,原西盟区分设西盟、拉巴两个区,勐梭属拉巴区,属澜沧县。
1956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佤语地名,“勐”指地方,“梭”是美好的意思,“勐梭”指美好的地方。以“勐梭”作社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傣语地名。“勐”指地方;“梭”指美丽;勐梭即美丽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里”为好,“拉”指黑色,“里拉”意为土质好。…[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佤语地名,“秧”为寨,“洛”为酒筒,因该寨有人做酒筒比较精致,人们很喜欢,得名“秧洛”。…[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佤语地名,“班母”意为盖过窝棚的地方。民国至解放初期属澜沧拉巴区,1956年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是设班母乡属勐梭区,1969年改名为“六九”大…[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佤语地名,“王”为寨,“莫”为箐竹,“王莫”即箐竹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佤语地名,“他”为日,“郎”为鼠,他朗意为属鼠的日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