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峰镇 | 隶属:互助县 |
行政代码:632126107 | 代码前6位:632126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2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1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五峰镇因境内五峰寺所在山峰形状如人伸开的五指而得名。
基本介绍:
五峰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2.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5%,还有藏族、回族。总面积91.1平方千米。辖上庄、新庄、上马圈、下马圈一、下马圈二、海子、后头沟、陈家台、北沟、石湾、白多峨、转嘴、七塔尔、仓家沟、支高、兴隆、纳家、平峰18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五峰寺乡,1958年与兴泰乡、南门峡等乡合并成立五峰公社,1983年复设五峰乡。
荣誉排行:
2021年9月,五峰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文峰乡改名五峰乡。
1955年2月,全县12个区统一更换名称,第二区为五峰寺区。
1956年10月18日,五峰寺区撤区改为五峰乡。
2006年8月,五峰乡改设五峰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附近山峰形状酷似五指,形如举掌,故起名五峰。…[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查,解放前本村属于现上马村,地处上马村的北面,故得名上庄,解放后有一批外来人员迁入附件并成立了新庄大队,当时为了便于管理,便将上庄村划入新庄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时任西宁兵备副使的刘敏宽在五峰镇下马村的北山(今互助县境内五峰山)开办炼铁作坊,就地采矿炼铁。因开采铁矿途经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时任西宁兵备副使的刘敏宽在五峰镇下马村的北山(今互助县境内五峰山)开办炼铁作坊,就地采矿炼铁。因开采铁矿途经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建村,本村前有一股较大的天然泉,因村里缺水,故把泉叫海,因此慢慢就将村民住的地址叫“海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后面有一条较大的沟,故名。解放初至1978年属下马圈村管辖,1979年从下马圈村划分出来,为后头沟生产大队,1983年政设分时改为后头沟村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3年)建村,纳氏户最初定居于此,故名纳家。…[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村北有平顶山,就取名为平峰村。1949年-1958年为为平峰村,1958年-1983年为平峰大队,1983年至今为平峰村村民委员会,隶属互助县五峰…[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七塔儿村解放时期(1949年)下马圈曾属于互助三区,1958年为五峰人民公社下马圈,后改为红旗大队,归五峰公社管辖,1983年改名为五峰乡下一村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朝洪武年间,任氏和李氏两个家族从南京迁移到此地,因以前此地为藏族居住,以放牧为生,因藏族没有马圈,上马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年间,从南京迁来一批游牧民,故名。解放时期(1949年)下马圈曾属于互助三区,1958年为五峰人民公社下马圈,后改为红旗大队,归五峰公社管辖,19…[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马二村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峰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明朝年间,朱、孔、刘、王等氏族从南京珠现巷迁入此地,因当时本地居住人口少,石头多,所以取名石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建村,曾称李新庄,后由于居住杂氏之多,简称新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深路”,山大沟深的意思,故名。解放初期属新泰乡管辖为深路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由五峰人民公社管辖。1966年“四清运动”时更改为东风大队,后又…[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建村,首先藏族牧民定居于此取名“日刚”,后由于农户增多逐渐译音转写为“支高”。…[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100多年前因村北边转弯突出处现在明德小学的转弯处有一转角楼,据此起村名为转角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清代白家建村,因当时白家居住,故得名白多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最早居民姓陈,故名。1949年起属互助三区,1958年为五峰人民公社陈家台大队(后改写为后进大队)归互助县。1983年更名为五峰乡陈家台村村民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