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五庄镇 | 隶属:湟中区 |
行政代码:630122107 | 代码前6位:630122 |
行政区域:青海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71 | 邮政编码:810000 |
车牌代码:青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4万人 |
人口密度:约4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拉尔宁、大寺沟、癿纳、纳卜藏、邦巴五大村庄,故得名。
基本介绍:
上五庄回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55千米。人口2.9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6.6%。面积560.5平方千米。辖友爱、邦巴、华科、纳卜藏、北庄、包勒、拉寺目、峡口、甫崖、拉尔宁一村、拉尔宁二村、拉尔宁三村、黄草沟、大寺沟一村、大寺沟二村、拉目台、小寺沟、业宏、合尔盖、白纳、马场21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上五庄乡,1958年改为东风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湟中县,1984年改设上五庄回族乡。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0月为湟中县第五区上五庄乡。
1951年2月,改称上五庄回族自治区,下辖邦巴、峡口、拉目台、合尔盖、拉尔宁5个乡。
1956年,改称上五庄区。
1958年,称上五庄公社(即东风公社)。
1960年2月,划归西宁市。
1962年,划归湟中县。
1965年,复改称上五庄公社。
1984年,改称上五庄回族乡。
2000年,改称上五庄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上五庄因其管辖范围内有五大庄,分别为邦巴、北纳、纳卜藏、大寺沟、拉尔宁,故得名上五庄。…[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合尔盖系藏语,蒙古包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合尔盖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合尔盖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合尔盖村村民委员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癿纳系藏语,生长马莲(马兰)的沼泽地之意故得名,后演变为北纳。…[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该地为马步芳军马场地,故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马场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马场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马场村村民委员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友爱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分建为友爱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友爱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邦吧村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五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华科系藏语,意为“勇士”,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华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华科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华科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西宁府新志》载。明时此地为隆奔族居牧地,纳卜藏,系藏语茂美的水草地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为隆奔族部落居牧地,包勒系蒙语,水泉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拉斯目村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五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北庄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北庄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北庄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峡口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峡口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峡口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甫崖村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上五庄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拉尔宁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拉尔宁大队,1974年分建为拉尔宁一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拉尔宁一村村民委员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拉尔宁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拉尔宁大队,1974年分建为拉尔宁二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拉尔宁二村村民委员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拉尔宁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拉尔宁大队,1974年分建为拉尔宁三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拉尔宁三村村民委员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黄草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黄草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黄草沟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大寺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大寺沟大队,1972年分建为大寺沟一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大寺沟一村村民委员会,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沟口建有藏传佛教寺院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大寺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大寺沟大队,1972年分建为大寺沟二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业宏系藏语,千户、头人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业宏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业宏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业宏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拉目系藏语,仙女之意,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拉目台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拉目台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拉目台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佛教小寺院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时为小寺沟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为小寺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为小寺沟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