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北塬镇

地名:北塬镇隶属白水县
行政代码:610527107代码前6位:610527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4000
车牌代码:陕E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9205人
人口密度:约7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原名厚塬,因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而得名,又在洛河以北,后改为北塬。

基本介绍:

白水县辖镇。1961年建北塬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5万。西(安)延(安)铁路及白(水)洛(川)公路过境。辖北塬、南修、郝家、马家河、顺孝、杨武、阎家、北张家船、王庄、贺家原、潘庄、却寨、阿堡、鹿角、悦耳15个村委会。石堡川水库一支渠从境内经过,可灌溉总耕地的2/3以上。农产以粮食、苹果、烤烟为主。乡府驻地北塬街是县境西北部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明末农民起义首领王二是乡内南鹿角村人,于明天启七年(1627)率众起义,死后葬于故土,墓冢今犹完好。??。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境内分北塬、阿堡、北鹿角3个保,隶属彭衙乡管辖。

1949年10月后,为北鹿角乡,属纵目区管辖。

1958年,为武装公社(驻北塬村)北塬管理区。

1961年,分县后更名为北塬公社。

1984年8月,改为北塬乡。

2013年,撤乡改镇,设立北塬镇。

仓颉庙
北塬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方位命名,在白水县的最北端的塬面上,故得名。…[详细]

北塬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方位命名,在白水县的最北端的塬面上,故得名。…[详细]

郝家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以郝姓人家从西迁居雁门山下,洛河北岸以靠水较劲的山嘴,起名郝家嘴,后因复俺生息,户门壮大,人口增多,村落漫移原因,清顺治元年改名郝家村。…[详细]

南修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隋文帝元年随时任朝廷一礼仪官员姓邱,因失礼于文帝被贬为庶民,此官员携家眷定居于彭衙西北洛河北岸修仪养身,经数年敷衍生息,得名修仪村,至明洪五年间…[详细]

顺孝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在解放前,本村生活顺利,全村人和睦生活,就起名为顺合村。…[详细]

杨武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早在五千年前杨武村历称“鸟羽山”(阳武国)是文字始祖仓颉出生地,随着历史发展“鸟羽山”(阳武国)不复存在改名为“阳武村”,文革时期改名为“杨武村…[详细]

王庄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庄村是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北塬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贺家塬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因村建于南北两沟之间高塬处,以贺姓为主,取名贺家塬村。…[详细]

潘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在明朝年间,建村时村中有几十户姓潘,故命村名潘庄村。…[详细]

却才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代古钟记载,万历26年羌生村,居住卢,石,魏三姓人家至今。清光绪十一年有存物“石家碑”载村名“羌寨村”一九五六年人民公社化后改公章载村名为却寨生产…[详细]

阿堡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十三年种娃迁至此地,为防外侵,修筑村金,围城墙,故名阿堡村,城墙文革被拆。…[详细]

鹿角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西汉元凤年间,公元前80年八月——公元前75年,因建村于东西两沟之间,且沟岔较多,又形似鹿角,而取名南鹿角村直到明代王二起义后,才改称鹿角村。…[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北塬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北塬镇面积相当:
到北塬镇必去著名景点

北塬镇相关名人

北塬镇特产与美食
北塬镇民俗文化
白水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