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尧禾镇 | 隶属:白水县 |
行政代码:610527102 | 代码前6位:610527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车牌代码:陕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4万人 |
人口密度:约41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
境内沟壑众多,古时住居与商铺皆以窑洞为主,取名窑壑,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白水解放后因盛产粮食、豆谷作物改壑为禾,雅化为尧禾。
白水县辖镇。1961年建尧禾公社,1984年改乡,次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铁牛河南岸,距县城14公里。面积61.7平方公里,人口1.9万。白(水)洛(川)、白(水)宜(君)、白(水)林(皋)公路穿境而过。辖尧禾、满义、周家、薛家圪劳、东恒寨、水苏、安乐、百草、田家洼、汉寨、子阿、富妥、麻家、阿东、井耳、楼洼16个村委会。镇境有铁牛河水库,供县城生活用水。农产以苹果为主。乡镇企业以粮食加工、建材为骨干,有榨油厂、机砖厂、纸箱厂和水泥制品厂。集镇建设规模较大,有新建的农副产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有金融、邮电、工商、税务、电力、粮食、农技等县属单位。
2021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尧禾镇为2025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21年8月,尧禾镇入围2025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文化旅游:
槐沟河摩崖造像时代:明地址:渭南市白水县尧禾镇槐沟河村保护范围:以槐沟河西北摩崖造像中点为中心,向四周各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包括造像所在整个小山峁,南至山峁南侧沟底,北至洛河南岸,西至
西汉末年,始将今尧禾镇所在地(今尧禾、满义两村)称窑壑,并分白水县为粟邑县和衙县两县治地,窑壑为粟邑县城驻地。
三国曹魏并衙县于粟邑,县衙设窑壑。
北魏时废粟邑县复设白水县,县衙迁至今白水县城。
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称窑壑为窑店。
明建文元年(1399年),复称窑壑并始设镇。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改称为新耀镇。
民国时期设为新耀乡,驻地未变。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县人民政府改新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史书记载,早在元代至元年间因民多居土窑,且开店者甚多,故而得名窑店。到明建文帝年间又因北邻沟壑,且人口稠密、商业兴盛,而更名为窑壑镇,明代万历年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尧禾村因村民居住土窑开店而得名。1961年成立尧禾生产大队,文革期间改为尧禾村革委会,1976年恢复为尧禾生产大队,1990年改为尧禾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后汉人居住,后称蛮夷。蛮夷音通满义,故称满义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945年太师皇甫遇进兵到达“白团村”(现在恒寨村),埋下鹿角柴障安营扎寨,取名行寨。击败契丹兵后,留兵镇守营地以防契丹入侵。久…[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薛姓人居住在沟边低洼地带而得名。1961年成立薛圪??生产大队,文革期间改为薛圪??村革委会,1976年恢复为薛圪??生产大队,1990年改为薛圪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安乐村村民以石姓为主,此姓为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复姓所在,安乐二字是古代少数民族西戎、鲜卑以及匈奴语言的音译。原本表意为军队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平安快乐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水苏地处杜康沟沟边地势低洼,向阳而且蓄水,农作物春季复苏较早,故得名水苏。…[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田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古时候百草村村南是一面荒坡,百草众生,其中以白草最多,故而得名百草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北朝时期,北方以少数民族和汉人杂居,汉人聚集村寨而居故得名汉寨。…[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盼望子孙后代得到幸福。1961年成立子阿生产大队,文革期间改为子阿村革委会,1976年恢复为子阿生产大队,1990年改为子阿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阿东村的西边,故名阿西村。2015年撤村并组由富妥、麻家组成阿西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子阿村的东边而得名。1961年成立阿东生产大队,文革期间改为阿东村革委会,1976年恢复为阿东生产大队,1990年改为阿东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名源于有一支蒙古军队在此驻扎,“门公”是蒙古的转音,据县史记载,北魏孝昌初,西戎将息阿非兵为白水,大同十年至次年冬,西戎部将茹茹,屯兵白水训练兵马,…[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地草木旺盛,官家在此放马,故而得名放马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武原名武村,古时候为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东武和西武是武罗氏、武成氏居住地后来因一村在东,一村在西,故而得名东武村、西武村。2015年撤乡并镇时将孟家…[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该村村民是从山西汾阳河迁来的,自认为是汾阳人的一个支系,故而得名支汾,后因该地土壤肥沃,改汾为肥。…[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晋时期,大统六年,公元540年,西戎茹茹(古少数民族名,在山西大同一代居住过)渡河在白水训练兵马,大统十年(公元544年)至次年冬在白水演武,车庄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植物命名。太香村的来历,听老人讲是根据古时满山遍野都是果树,桃、梨、枣、石榴、柿子、野果子等等品种繁多,主要以杏树为主,每到春暖花开,沟沟峁峁都是花…[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村位于连接陕北与关中的交通要道暗门山口,《白水县志》万历版记载在该村村西北山顶部设巡检司,兼有收过境税之职能,而其收税之名,“税”与“水”音相近,演…[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北有一眼山泉有五个出水口而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居住在收水梁东端,周围底,中间高,像一个锅盖,其南部有一条沟,故改名为北盖。…[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才村是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尧禾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塬村是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尧禾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尧禾豆腐瓢是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尧禾镇的特色小吃。尧禾豆腐瓢里面融合了各种豆腐:炸豆腐、豆腐丸子、家常豆腐等,还有猪大肠、肉片、粉带、粉条等配菜。白水县尧禾镇名小吃——“豆腐瓢”,白水素以豆腐、苹果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