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拓石镇 | 隶属:陈仓区 |
行政代码:610304114 | 代码前6位:61030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3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7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因辖区南河滩一巨石石形似塔兽得名塔石,后谐名为拓石。
基本介绍:
一、自然环境
拓石镇位于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陇海铁路宝天线沿线,310国道北侧,距宝鸡市81公里,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187米,最低海拔826米,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400—600㎜,全年无霜期100—160天,最大冻土层0.35米。拓石镇辖22个中心村,125个村民小组,4293户,176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0人,共有耕地面积35295亩。主要以种植粮食、花椒和畜牧养殖为主。
二、建置沿革
拓石镇在清未因所处地渭河边上有一石塔,得名拓石,后因村中有一大户凿此石为碾,故更名为拓石,即开拓之意。1
文化旅游:
关桃园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拓石村保护范围:东至涧沟河西岸,南至渭河北岸,西北至骆驼山根。2014年,关桃园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0年5月,设拓石区拓石乡。
1958年,改为拓石公社,辖8个生产大队。
1959年4月,改为坪头公社拓石管理区。
1961年8月,恢复拓石公社,辖7个生产大队。
1966年5月,更名红星公社。
1970年3月,复名拓石公社。
1984年4月,改为乡。
1985年9月,建拓石镇,辖7个行政村。
2001年12月,撤销通洞乡,并入拓石镇,辖20个行政村。
2005年10月,撤销赤泥沟村,并入通洞村;撤销湫池沟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前属陇县辖区,1949年属赤沙区拓石乡,设高级社,1958年成立拓石大队,以驻地拓石命名,1966年变更为红星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拓石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陇县辖区,1949年属赤沙区拓石乡管辖,1958年成立小川大队,1966年变更为红川大队,1970年恢复原名小川大队,1984年更改为拓石乡小…[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陇县管辖,解放后划归宝鸡县管辖,1961年为拓石公社葛条岭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星公社五星大队,1970年恢复拓石公社葛条岭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末因村南山脚有一石洞直通孟家源,取名通洞,是通洞村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孟家塬村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陕西陇县管辖区,1952年为宝鸡县管辖区,1958年为坪头人民公社通洞管理区九峰大队,1961为通洞人民公社九峰大队,1966年改为红峰大…[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初归宝鸡县通洞乡管辖,1958年改为常家沟大队,1967年更名为向阳大队,1970年恢复常家沟大队。1984年更名为通洞乡常家沟村民委员会,200…[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初,为陇县柿树乡胡店大队,1952年为坪头大公社胡店大队,1958年为胡店乡胡店大队,1968年改为前进大队,1969年恢复原名胡店大队,1984…[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马姓居民早居山弯得名马家湾。1958年为坪头人民公社胡店管理区马家湾大队。1961年更名为胡店公社马家湾大队,1966年更名为光芒大队,1970年恢…[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家川村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沟、西沟两村曾分别建立合作社、生产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曾分别成立革命委会;1984年又各自设立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4年更名为胡店乡仙龙村村民民委员会,1949年曾属陕西凤县第二管辖区取名仙龙峪,1952年为宝鸡县管辖区,拓石区,东口乡仙龙村,1958年划为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