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阳平镇 | 隶属:陈仓区 |
行政代码:610304101 | 代码前6位:61030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1万人 |
人口密度:约7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因辖地有秦宪公置平阳宫遗址,又地处渭河之北而得名。
基本介绍:
阳平镇位于陈仓区政府以东,渭河北岸川道地带,镇政府所在地距陈仓区10公里,东与岐山县蔡家坡镇相连,西与虢镇毗邻,南临渭河与钓渭镇、天王镇相望,北靠凤翔县虢王镇。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镇域总面积44平方公里。陇海铁路、西宝中线公路、西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方便。共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728人,非农人口21364人,占总人口的50%。规模以上企业19个,企业总数2312人,企业总产值9.7亿元,2010年社会总产值46.5亿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46元。近年来,投资4000万元新建通村公路里程132.7公里,村内街道硬化率达到90%;投资1972万元,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阳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阳平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2009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阳平镇为陕西省重点镇。
文化旅游:
宁王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渭河北岸二阶台地上,宁王村北20米之处。遗址分为一号和二号遗址。一号遗址范围东西1500米,南北500米。为新石器仰韶文化、东周、汉代居住遗址。遗址区内到处可见
历史沿革:
1949年7月,建立阳平区公所,驻地阳平镇。
1950年6月,并入虢镇区公所。
1957年7月,将凤翔县虢王区公所所辖20个村划归宝鸡县管辖,随之建立宁王乡。
1958年,将宁王乡改为宁王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阳平乡改为阳平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
1959年4月,将两公社改为阳平、宁王管理区,归虢镇公社管辖。
1961年9月,恢复公社,宁王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阳平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
1966年5月,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春秋,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建都凤翔,为女儿平阳公主在此建平阳宫,地以宫得名,以水北为阳的习惯更为现名,故为阳平。…[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商时,渭河南移,村居老河床底得名河底。明初,以居民多住窑洞更名为窑底村。由窑底大队更名为窑底村村民委员会,是窑底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由新秦村大队更名为新秦村村民委员会,是新秦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庄聚合形态得名。该村由五个自然村联合组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唐初,相传村中城堡外斜,王姓早居此地,故名。由宁王大队更名为宁王村村民委员会。是宁王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宋时,以晁姓早居取名晁家。明时,村筑城墙,名晁家堡,后以美好愿望演变现名晁阳村。由晁阳大队更名为晁阳村村民委员会,是晁阳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五星村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联村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曾建立过渭河径流的货运码头,旧称港头,港头村村民委员会以辖区内港头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美好寓意得名。建村时,为体现宝地人杰地灵和五谷丰收美好寓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时,以王姓居此筑城堡,位于阳平镇东侧得名东王堡。1959年更名为东风村。由东风大队更名为东风村村民委员会,是东风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汉时,因地处山岭野鸡多,西汉时,因地处山岭野鸡多,故名野鸡岭。明中期,由四个散落居民点合并建村,得名“野四村”,后演变为现在的野寺村。由烈火大队更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相传唐时,尉迟恭修建青峰山庙,竣工后在此结算账目,故名大帐寺。成立高级社时更名为大帐寺大队。由大帐寺大队更名为大帐寺村村民委员会,是大帐寺村村民自治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方位词;枸:枸树、植物名称。由西枸村大队更名为西枸村村民委员会,是西枸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渭河岸边,由于由于此地繁衍长有一种能造纸的枸树成林,因此得名为枸村。东枸,在枸林以东,故名。由东枸大队更名为东枸村村民委员会,是东枸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唐初,尉迟恭领兵修建青峰山庙宇,此地驻扎第六兵营,故命名为第六寨村。由第六寨大队更名为第六寨村村民委员会,是第六寨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名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