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土门镇 | 隶属:丹凤县 |
行政代码:611022107 | 代码前6位:6110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车牌代码:陕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420人 |
人口密度:约4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相传明末因地形如门而得名。
基本介绍:
土门镇位于丹凤县南部、流岭南麓、银花河畔。踞丹凤县西南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银水撞金钟,鸡鸣闻三县”之说。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辖10个村,110个村民小组,3237户,13026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党建工作树形象,基础设施创佳绩,经济建设上台阶,社会治安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勤政务实,一任接着一任干,使镇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调农业结构,兴药材产业,建药材大镇”的农业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
小城镇建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土门镇为2025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大庵石塔·大庵寺位于丹凤县丹凤县土门镇大安村,年代为清。类别为石刻。为丹凤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时,为土门里,属山阳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东三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先后竹林关联保、竹林关镇六保。
1949年,设土门乡,属丹凤县。
1958年9月,成立丰收公社,12月划归山阳县。
1961年,更名土门公社,复属丹凤县。
1984年,改设土门乡。
1997年5月,撤销土门乡、龙王庙河乡、古路河乡,合并设立土门镇。
2011年6月,寺坪镇的八里十河村、毛里岗乡的黑沟村并入。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山上有三条泉水汇聚于此而得名。该村1953年6月归龙王庙河乡;1956年3月又并入土门乡;1958年属丰收人民公社龙泉大队;1961年8月,由丰收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明代嘉靖年间,山洪暴发,白浪滔天,大水平息之后,镇北留下两个大土洞,其状如门,故称土门。…[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沟内有一土地庙,沟口到土地庙为八里,沟口到沟脑为十里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七星村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土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长沙沟口而得名。该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竹林关区土门乡;1953年6月划归土门区;1958年9月公社化时改为丰收人民公社长沙沟口大…[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龙王庙而得名。该村1958年公社化时,为丰收人民公社(原土门乡)龙王庙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随丰收人民公社并入山阳县;1961年丹…[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高台村与谷峪村合并而得名。该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土门乡;1953年6月由土门乡分出,成立龙王庙河乡,属土门区;1956年3月又并入…[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黑沟而得名。该村1958年9月公社化时,称先进人民公社黑沟大队;1958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山阳县;1961年8月丹凤县恢复,改名毛里岗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