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土门镇 | 隶属:郧西县 |
行政代码:420322101 | 代码前6位:420322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车牌代码:鄂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17.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59万人 |
人口密度:约7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早在秦汉时期,即为秦楚要冲,当地人们筑土城,保卫家园,土门因此得名。
土门镇始建于1987年,距郧西县城以北12公里,东南与城区交界,西北与陕西照川、晏马接壤,总面积217.63平方公里,辖16个镇直单位,18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352户,31450人,是郧西县的区域中心镇和经济重镇,郧西北部的公路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门户,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第四,是全市卫生、文明乡镇之一。境内青山绿水,沃野万亩,阡陌纵横,耕烟缭绕,勤劳善良的土门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闪光的智慧,建设着幸福的家园和美好的明天。
——人文历史。土门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秦汉时期,即为秦楚要冲,当地人们筑土成城,保卫家园,土门因此得名。土门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乡镇之一,1
2023年12月,土门镇被评定为2025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2019年12月,土门镇被命名为2019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土门镇“湖北解放第一县”展览馆位于土门镇土门村彭家大院,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豫陕鄂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1947年11月16日,陈谢兵团十二旅三十四团解放了郧西县城,因此,郧西成为“湖北
凤坪烈士墓地位于郧西县土门镇凤坪村,年代为1948年。凤坪烈士墓地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
鄂陕周报社旧址位于郧西县土门镇,年代为1947年。鄂陕周报社旧址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
陕南军区武装部旧址位于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年代为1947年。陕南军区武装部旧址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
陕南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位于郧西县土门镇粮油所,年代为1947年。陕南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
土门是湖北省解放最早的乡镇之一,1947年元月撤区并大乡,小保并大保,改为土门乡。
1948年春,陕南行政公署设在关帝庙,土门镇属于土门区。
1955年合并为10个乡,同时改为土门区。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土门区更名为黎明人民公社,同时设立黎明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恢复土门区。
1975年撤区并社,划为茅坪、土门、香口三个人民公社,辖25个大队,155个生产队。
1978年,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洪建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洪建生产大队、洪建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六官坪村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土门镇关帝庙村是原寺坪村和关帝庙村合并而成的,位于土门镇中心地带,地处郧西县城北部,土门镇政府南面,北与土门村接壤,南与城关镇红庙村、王家坪村毗邻,西…[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永福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永福生产大队、永福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早年间土门镇有一座桥,以桥为界,桥以上多处梯形平地,因此得名为上坪。…[详细]
土门镇干沟村因一条长4公里的沟谷长期不见水而得名。位于土门镇西北部,南与上坪村相邻,北与香口乡接壤。省道郧漫路和银武高速路穿境而过。全村版图面积5.9…[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永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永丰生产大队、永丰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家竹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家竹生产大队、家竹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大星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大星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农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农丰生产大队、农丰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双庙”指两座庙宇,一座祖师庙,一座土地庙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平原”即大坪,也叫坪园,居民点名称,很早以前,三台山下是一片大竹园,顺水洞河边是平坦的水田,就两处特点叫“坪园”,随着人们顺口叫,顺手写的习惯,就演…[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金星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金星一生产大队、金星一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正义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正义生产大队、正义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和好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和好生产大队、和好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农兴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农兴生产大队、农兴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实行生产资料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所有的体制;设立和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和爱生产大队、和爱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7年11月郧西解放后,设立茅坪村公所,负责人称村长;1949年民主建政后,设吊桥乡民主政府,1956年农业合作社时,设安东合作社和康东合作社,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