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波罗镇 | 隶属:横山区 |
行政代码:610803106 | 代码前6位:610803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17.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唐“波罗寺”而得名。
波罗镇位于横山城东北部约25公里处,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交界处,无定河两岸。东部与白界、响水两镇相连;南部与殿市镇毗邻;西部及北部与横山镇及榆林市接壤。全镇辖2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万人。总土地面积317.3平方公里,占全县的7.19%,总耕地面积为2387公顷。人口密度 为56人/平方公里。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调结构、兴产业、立支柱、壮财源、抓基础、求发展”为目标,狠抓“羊、豆、煤、稻”四大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生产生活环境。飞播种草7.5万亩,人工种草3.6万亩,荒地造林5.2万亩,退耕还林面
202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波罗镇为202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明属陕西省榆林卫。
清属榆林府怀远县。
1914年,怀远县更名横山县,属横山县。
1950年,属波罗区。
1958年11月,成立波罗公社,辖23个生产大队、101个生产队。
1958年12月,随县并入榆林县。
1961年9月,复属横山县。
1984年,改设为波罗镇,辖24个行政村,有141个村民小组。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取名波罗大队;1984年6月改为波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改为斩贼沟大队;1984年6月改为斩贼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改为朱家沟大队,1984年6月改为朱家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小咀大队;1984年6月改为小咀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沙沟大队;1984年6月改为沙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樊河村是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双河大队;1984年6月为双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高家沟大队;1977年分出宋家坬大队;1984年6月改为宋家坬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二石磕大队;1984年6月改为二石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蔡家沟大队;1984年6月改为蔡家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改为长城大队;1984年6月改为长城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高家沟大队;1984年6月改为高家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取名沙河大队;1984年6月改为沙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