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黑池镇 | 隶属:合阳县 |
行政代码:610524105 | 代码前6位:61052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车牌代码:陕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相传黑池村中心有一涝池,因池水看似墨绿,但清澈见底,故村名为黑池,因镇政府驻黑池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黑池镇东临黄河,西界金水沟;北依新池,南接马家庄。合马公路贯穿南北,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1万人口,属典型台塬黄灌区,主产小麦、红薯、棉花、苹果、西瓜等,是合阳县经济强镇、文化大镇。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路过此地,应村人邀请写字,用池水沾过笔,池水变黑,为纪念书圣,特将其命名为黑池。黑池民间艺术源源流长,刺绣、剪纸、土布床单、面花等最为活跃。刺绣图案清晰,情态逼真,针角精细,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商贸市场繁荣,历史文化悠久。镇党委、政府把开发小城镇建设作为兴镇富民工程来抓,投资50万元,建成550平方米的花园式休闲广场,“非”字型街道现有门店
荣誉排行:
2023年10月,黑池镇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三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2021年11月,黑池镇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21年11月,黑池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2020年12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黑池镇为2020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
2017年7月,农业部认定黑池镇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合阳红薯)。
201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黑池镇为201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解放初至1957年,称黑池乡。
1958年,属坊镇公社黑池管理区。
1958年底,行政区划调整成立黑池公社。
1983年,改为黑池乡。
1984年,体制改革更名为黑池镇至今。
2011年,黑池镇撤乡并镇将马家庄乡(政府驻马家庄村)并入黑池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1年设黑西村生产大队、坡里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黑西村村民委员会、坡里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黑西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设马家庄村生产大队、营里村生产大队、崔卢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马家庄村村民委员会、营里村村民委员会、崔卢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马家庄社…[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油王生产大队、南社生产大队,1984设油王村村民委员会、南社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南社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祈愿五谷丰登。1961年设北廉生产大队、北雷生产大队、南廉生产大队,1984设北廉村村民委员会、北雷村村民委员会、南廉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五丰社…[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幸福生产大队、东洼生产大队,1984设幸福村村民委员会、东洼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东洼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峪北村、西庄村、豆庄村合并取名三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彭城村生产大队、高池村生产大队,1984设彭城村村民委员会、高池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高池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南吴仁生产大队、北吴仁生产大队,1984设南吴仁村村民委员会、北吴仁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吴仁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西中雷村生产大队、北郭村生产大队,1984年设西中雷村村民委员会、北郭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西中雷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北黑池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北黑池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新增为黑东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红一""大队,1969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黑东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峪渠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峪渠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太定大队,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向阳‘’大队,1969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太定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设棋南,棋中、棋北三个大队。1966年合并为团结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团结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申庄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申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西休里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西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朴鲁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旗大队,1969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朴鲁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导基大队,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红卫‘’大队,1969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导基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富礼坊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先锋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富礼坊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王家凸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立新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2年地名普查因避重名,改为金营村,1984年体制改…[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蔡苜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跃进‘’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蔡苜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保宁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东风”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保宁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全兴寨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全兴寨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29年黑池镇部分王姓人家迁移至此。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南洼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旗”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设立北庄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红缨“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北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羊肉糊饽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的特色小吃。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过去曾有“宁吃一盘糊饽,
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含钾丰富,气候适宜,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1.2℃,且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优质矿泉水已普遍应用于灌溉。黑池镇北雷村是红薯生产专业村,其特定的土质气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