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路井镇 | 隶属:合阳县 |
行政代码:610524106 | 代码前6位:610524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3 | 邮政编码:714000 |
车牌代码:陕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9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古时井姓人居此,宋代得名路井村。因镇政府驻路井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路井镇地处合阳县城以南20公里处,辖4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小组,辖内人口 4.3万,耕地面积11万亩, 108国道纵贯南北,西范路、安太路、七黑路横穿东西,构造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田园化格局。在解放思想调结构,学习科技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发展红提葡萄5000余亩,澳洲青苹10000余亩,兴建大棚400座。通过农业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平原绿化工程和小城镇建设的实施,使路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目前,乡镇企业、镇办、村办、私营企业千余家,涉及冶炼、建材、机械、纸制品、农村产品加工、运输、饮食服务等领域,乡镇企业年产值达11556万元。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路井镇被推荐为陕西省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09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路井镇为陕西省重点镇。
文化旅游:
高原寨堡址时代:清地址:渭南市合阳县路井镇高原寨村保护范围:堡墙四周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 A区外延20米。2014年,高原寨堡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吴戏楼时代:清地址:合阳县路井镇东吴村保护范围:戏楼外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20米。2018年,东吴戏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路井公社,辖路井、孟庄、独店三个区。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析出孟庄、独店公社。
1984年,改设为三个乡。
2001年,撤乡并镇将孟庄乡(镇政府驻孟庄村)并入路井镇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1年设孟庄生产大队、路苏生产大队、赤南生产大队、西庄生产大队,1984年设孟庄村村民委员会、路苏村村民委员会,赤南村村民委员会、西庄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设新民生产大队、车庄生产大队、前进生产大队、西尚生产大队,1984年设新民村村民委员会、车庄村村民委员会、前进村村民委员会、西尚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设范家洼生产大队、高原寨生产大队,1984年设范家洼村村民委员会、高原寨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范家洼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设东吴生产大队、太兴生产大队、谭家庄生产大队,1984年设东吴村村民委员会、太兴村村民委员会、谭家庄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东吴社区居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设赤东生产大队、赤西生产大队,1984年设赤东村村民委员会、赤西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赤城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梁姓、郭姓人居多。1961年设东明生产大队、西明生产大队、郭庄生产大队,1984年设东明村村民委员会、西明村村民委员会、雷庄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设西王生产大队、徐家坡生产大队,1984年设西王村村民委员会、徐家坡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西王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设南庄生产大队、韩家城生产大队,1984年设南庄村村民委员会、韩家城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南庄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1年设路三生产大队、乳阳生产大队、乾字生产大队,1984年设路三村村民委员会、乳阳村村民委员会,乾字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设路三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将路井村分为三个大队,该村为路一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该村更名为路一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从路井村分出,设立路二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路二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为上东阳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上东阳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崔家坡,李家坡、杨家坡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郭家坡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郭家坡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北党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北党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卓里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卓里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雷庄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雷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设立为安家堡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安家堡村民委员会。2001年前归原孟庄乡管辖,2001年撤孟庄乡后归路井镇政府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党定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党定村民委员会。2001年前归原孟庄乡管辖,2002年撤孟庄乡后归该路井镇府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紫光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紫光村民委员会。2001年前归孟庄乡管辖,2002年撤孟庄乡归路井镇政府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设立富平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富平村民委员会。2001年前归原孟庄乡管辖,2002年后归路井镇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岱堡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岱堡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西吴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时更名为西吴村民委员会。2001年前归原孟庄乡管辖,2002年撤孟庄乡后归路井镇政府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行政区化调整时设立南吴仁大队,1968年恢复原村名,1984年体制改革时,改名为南吴仁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