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河镇 | 隶属:金台区 |
行政代码:610303102 | 代码前6位:610303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3.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8万人 |
人口密度:约55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因驻地位于金陵河之滨而得名。
金河镇位于宝平路距宝鸡市区5公里,全乡总面积33.74平方公里,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630米,年降雨量594毫米,无霜期205天,年平均气温11.8度。全乡辖16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058户,农业人口16747人,劳动力8667个,驻乡单位10个。
有耕地面积22674亩,其中水平梯田9490亩,坡地7550亩,有灌溉面积8128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5亩,人均纯收入1680元。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9500多亩,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蔬菜、水果,常年粮食总产5800多吨,全乡现有小型水库2座,坡塘11座,抽水站11处,机井23眼,有效灌溉面积3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金河镇被命名为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2020年12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金河镇为2020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金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金河镇原名宝鸡县金陵乡、金河乡。
1949年,归宝鸡城区金陵区管辖。
1952年,为宝鸡市四区石桥乡。
1958年8月,成立五星公社,12月称县功公社金河管理区。
1960年5月,改为金陵管理区。
1964年8月,由宝鸡市划出归宝鸡县管辖,分设金河和陵原公社。
1966年,又分别改为朝阳和文革公社。
1970年,复改为金河和陵原公社(此期间陵原曾划归宝鸡市区管理)。
后分别改乡,陵原乡再划归宝鸡县。
1984年,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建有石桥且为石姓人修建而得名“石桥村”,村委会因驻地石桥村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多岳姓且居住于原坡下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于岳家坡村,故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多为王姓且居山坡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于王家坡村,故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兴隆山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于兴隆村,故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以段姓人家居住于山坡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段家坡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村以多周姓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周家庄村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旧时村民居住在流淌红水的山沟而得名红水沟,后演化为洪水沟。村委会因驻地于洪水沟村,故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村以有刘氏家庙而得名刘氏庙,后似以方言缘故(“刘”牛不辨),演化为牛氏庙。村委会因驻地牛氏庙村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建有无量寺而得名“寺沟村”,村委会因驻地寺沟村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村传以所在李茂贞墓园而得名,因村委会驻地于陵原村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金色丰收”的美好寓意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于金丰村,故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陵原光辉”的美好寓意,因村委会驻地于陵辉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以“宝鸡”陵原的首字合称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宝陵村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原宝鸡县金陵区、玉皇乡的“陵”“玉”二字组合而得名,因村委会驻地于陵玉村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宝丰”取自宝鸡丰收的首字合称,以宝鸡丰收的美好寓意而得名.村委会因驻地宝丰村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永久享利”的美好寓意而得名永利村,村委会因驻地永利村,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以紫草原的简称而得名,紫原,紫草原简称,曾传盛产紫草。村委会因驻地于紫原村,故命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