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营头镇 | 隶属:眉县 |
行政代码:610326106 | 代码前6位:610326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4.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3万人 |
人口密度:约7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因明初朝廷移民副使刘燮率兵6营,营首驻此而得名。
基本介绍:
眉县营头镇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建镇于入山通蜀谷口要冲,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为安营扎寨之故称“营头”。
营头镇南依秦岭,属半山区。东西宽7.75公里,南北长2335公里,总面积184.2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
村,其中山上7个村,川原9个村、71个村民小组,4700户农民,总人口19430人,耕地面积28600亩。全镇人均纯收入1521元,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小康乡镇。
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王周海,主持党委全盘工作,分管镇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负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基层政权建设。
镇长工天仓,主持政府全盘工作,
文化旅游:
红河谷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东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公园设计2341公顷,园内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1.7%以上,最高海拔3666.6米。红河谷森
第二坡遗址位于眉县营头镇东北2.5公里的第二坡村西侧的霸王河西岸二阶台塬上,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的史前聚落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达3~4米。多年来在遗址区征集、采集有仰韶文
历史沿革:
1949年5月,为郿县第三区之六、七、八乡。
1956年2月,设为张家村乡、高庙乡,下辖13个村。
1958年12月,随金星公社一并划归周至县。
1961年9月,恢复眉县建制,设为营头公社,辖16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改为营头乡,辖16个行政村。
1997年7月,撤乡建镇。
2005年10月,大湾村与李关村合并为大理村,高庙村与梁家湾村合并为红河村,永安村与张家村合并为和平村,新寨村与河东村合并为新河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军队在次安营,称为首营,故名营头。1958年以后为营头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营头大队改为营头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位于第二坡村的上部,故名。1949年7月本地解放,先后隶属张家村管区,1958年后为营头人民公社上第二坡大队,1984年撤社设乡经营头政府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黄姓人士早期在此居住,故名。解放前一直叫黄家村,隶属金渠管区。1958年为黄家村大队,属营头公社管辖。1984年撤社设乡,改名黄家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河谷村是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营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红河村和其他几村合并后,故名新河村。1958年设新寨大队和河东大队。1984年改设新寨村村民委员会和河东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两村合并后,改名新河…[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万户村、烟霞村合故名万霞村。1958年以后,隶属营头人民公社红霞大队,1984年后分别称万户村村民委员会、烟霞村村民委员会,2010年撤村并村两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由永安村和张家村合并,以和平相处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