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南海镇 | 隶属:南郑区 |
行政代码:610703115 | 代码前6位:610703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6 | 邮政编码:723000 |
车牌代码:陕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573人 |
人口密度:约4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境内小南海古寺而得名。
基本介绍:
小南海镇位于南郑县东南部,地处川陕交界的巴山南麓。北与红庙镇接壤,南与西河乡毗邻,西与喜神坝相邻,东与牟家坝镇相连,镇域面积242.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698亩,其中水田9394亩,旱地10304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和豆类,盛产板栗、土蜂蜜、竹木编织和中药材。经济作物以烤烟、生猪、茶叶、中药材为重点。1996年6月撤区并乡时,由原秦家坝乡,回军坝乡组建而成,镇政府驻地郑家坝村3组(原8号厂房),辖秦家坝村、旱光坪村、明家湾村、大庵沟村、江西庵村、白果坪、龙门垭、山神庙村、康家坝村、郑家坝村、小河沟村、青石关村、东沟村、干河沟村、峡山槽村、回军坝村、老龙池村、下板厂村、水
文化旅游:
川陕红色交通线南郑驿站时代:1933—1935年地址: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碑坝镇保护范围:(1)小南海:东至佛爷崖西谷底边缘,南至烟嘴山下山台阶以南10米,西至烟嘴山东谷底电站引水渠东侧,
历史沿革:
始建于1996年,因撤区并乡,由原秦家坝乡、回军坝乡组建而成。
2001年,小坝乡并入。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1年设立黄家山初级社,1958年更名黄家山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黄家山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成立双龙初级社,1958年双龙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双龙村并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成立小坝初级社,1958年成立小坝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为小坝村并设立村委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成立大安沟初级社,1958年改名大安沟生产大队,1973年称为红莲生产大队,属秦家坝公社,1986年改为大安沟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称曙光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秦家坝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2011年撤销白果坪村,并入秦家坝村,2015年撤销旱光坪村,并入秦家坝村,驻地秦家…[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三圣庙初级社,1958年设立三圣庙生产大队,184年更名三圣庙村并设立村委会,2011年撤销龙门堰、江门庵,并入三圣庙村,2015年8月…[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黄家山初级社,1958年设立黄家山生产大队,1984年设立黄家山村,并设立村民委员沿用,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青石关初级社,1958年改为青石关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青石关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回军坝初级社,1958年改为回军坝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回军坝村并设立村名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老龙池初级社,1958年改为老龙池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老龙池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2011年原水口山村、下板厂村并入,老龙池村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共和国成立后,属南郑县南海区。1961称为红卫生产大队,属秦家坝公社,1984年改为小河沟村,属秦家坝乡。1996年撤乡并镇,将回军坝村、秦家坝乡合并…[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沙子河初级社,1958年改为沙子河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沙子河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2015年撤销褒城坡村,并入沙子河村,驻地沙子河,沿…[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立康家坝初级社,1958年改名康家坝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康家坝村,并设立村民委员,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10年设干沟河、峡山槽村,属南郑县,南海区公所。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设南海区秦家坝乡,属南郑县南海区。1972年改生产大队,属南海区秦家坝公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