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鼓镇 | 隶属:渭滨区 |
行政代码:610302101 | 代码前6位:61030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9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石鼓山而得名。
基本介绍:
石鼓镇位于渭河南,距区政府2千米。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石坝河村。西宝公路过境。景点有石鼓山、天台山等。
-
沿革
1956年设石坝河乡,1958年建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石坝河公社,1971年由宝鸡县划归渭滨区,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石坝河、党家村、相家庄、赵家庄、石嘴头、沙家湾、张家沟、庙沟、李家槽、甘沟、陈家堡、高家河、孙家庄、甘河坡、马鞍山、王家河、范家庄、窑院18个行政村。
1998年,石坝河乡改为石鼓镇。2002年,辖石坝河、庙沟、沙家湾、李家槽、陈家堡、甘沟、高家河、窑院、孙家庄、范家庄、甘河坡、马鞍山、王
荣誉排行:
2020年12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石鼓镇为2020年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石鼓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9月,石鼓镇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89位。
文化旅游:
石鼓山墓群时代:西周早期地址: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之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位即组成联合考古
石嘴头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的渭河南岸二阶地上。遗址东西350米,南北300米。1985年、1999年、2006年三次分别由西北大学历史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及宝鸡市考古队进行了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部分村归鸡峰乡。
1949年,境域称宝鸡县神农区,辖李家槽、孙家庄等4个(小)乡。
同年3月,撤区并乡后,成立石坝河乡。
1958年9月,石坝河乡与鸡峰乡合并,成立卫星公社。
1959年,改称益门(大)公社石坝河管理区。
1961年9月,更名石坝河公社。
1964年3月,划归宝鸡县管辖,曾先后改称李家河公社、“五一”公社。
1970年11月,划归宝鸡市郊区;同年12月,改名石坝河公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石咀头村。1953年命名为石咀头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石咀头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石咀头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张家沟村。1953年命名为张家沟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张家沟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张家沟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赵家庄社区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最早起名为石坝河村。1953年命名为石坝河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石坝河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石坝河村村民委员会。199…[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位于茵香河附近,故名。2016年12月2日撤村并村将庙沟村与沙家湾村合并为茵香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李家槽村。1953年命名为李家槽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李家槽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李家槽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凤山村:因其附近山势似龙似凤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山河村:地形像龙,并在茵香河西边的村庄。…[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起名为孙家庄村。1953年命名为孙家庄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孙家庄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孙家庄村村民委员会。199…[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王家河村。1953年命名为王家河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王家河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王家河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刘家村。1953年命名为刘家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刘家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刘家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最早起名为党家村。1953年命名为党家村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党家村生产大队。1984年改制更名为党家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5年9月马鞍山村、甘何坡村两村合并,命名为中岩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