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长宁镇 | 隶属:武功县 |
行政代码:610431105 | 代码前6位:61043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29 | 邮政编码:712000 |
车牌代码:陕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8.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9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9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据《金史·地理志》载:取长久安宁之意设长宁镇,沿用至今。
基本介绍:
长宁镇位于武功县城东北十公里,东邻兴平马嵬镇,南连武功县小村镇,西接贞元镇、南仁乡、北靠河道乡。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4.4公里,面积28.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长宁街道。因唐初曾一度在此设扶风县,所以至今人们习惯称长宁为“东扶风”。长宁镇辖25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居民6372户、31081人;其中农业人口29874人,非农业人口1207人。
经济状况
长宁镇交通便利,西宝线东西穿境而过,长小路南北连接西宝北线与中线,2006年新筑通村水泥路15.8公里拥军路、阳光路、南环路连接90%以上的自然村。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长宁镇为2019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唐初为东扶风,后撤销并于武功。
金设长宁镇。
明朝在此设长宁驿。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长宁镇。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长宁镇治所在长宁铺,辖83村。
清道光年间,为避清帝讳,改名“长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恢复原名。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长宁镇归属二区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分设长东、长西联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并长东、长西联保为长宁联保,辖8保。
民国二十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成立东坡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镇东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南堡子,位于长宁镇之南。1958年成立镇南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镇南村村民委员会后,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成立镇北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镇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驻地镇西村的群众自治组织。位于长宁镇之西。…[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坚城”,后取“金城汤池”之成语,比喻城墙坚固之意而改为金城。…[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上焦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上焦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焦村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长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段姓人居住田寺片村。1958年成立田段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田段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焦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长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岗子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岗子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焦赵生产大队,属东风公社辖;1961年归属长宁公社辖;1984年胡家村从焦村中分出设焦胡村村民委员会,属长宁乡人民政府辖;1998年归属…[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成立寨阳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寨阳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甲北村和寺照村合并,各取一字。1958年成立甲北、寺照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甲北、寺照村民委员会;2007年两村合并改为北照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成立寨大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寨大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所辖自然村为原孔雀寨的群众自治组织。相传,古时此处有一水渠,后渠水干涸,明时在此设屯建寨,得名“空渠寨”,谐音名“孔雀寨”;另传古时此地为大片森林,…[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庄村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长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河大大队;1984年改名为河大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辖长宁坡村、新小村两村的群众自治组织。村址在古长宁驿之西的坡地上而取名为长宁坡,后更名为长兴村。…[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咬马大队,属东风公社河道管区,同年为河道公社建制;1984年设咬马村村民委员会,属河道乡管辖,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井水甘甜,‘甜’、‘田’同音,人们多用田字,变为田井村。…[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皇西大队,属东风公社河道管区;同年为河道公社建制;1984年西堡从皇甫村中分出,设皇西村村民委员会,属河道乡人民政府辖;2001年与咬子村…[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立三马大队;1984年改名为三马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东马大队,属东风公社河道管区,同年为河道公社建制;1984年东堡从西马午中分出设东马村村民委员会,属河道乡管辖,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仅几户人家始居、距周围村子较远。1958年成立庄子大队,1984年改为庄子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设生产大队,属东风公社河道管区,同年为河道公社建制;1984年更名河东村村民委员会,属河道乡管辖,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时名”清沟村“;明末,秋禾连年丰收,更名“秋谷村,后讹传青口村。…[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成立皇中大队,1984年改为皇中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代将军薛平贵征西时,在此地喂养战马,位置偏西,故称西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