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

地名:延水关镇隶属延川县
行政代码:610622102代码前6位:610622
行政区域:陕西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11 邮政编码:716000
车牌代码:陕J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9405人
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因境内有闻名遐迩的延水关古渡口而得名。

基本介绍:

延水关镇位于延川县东南部25公里的黄河沿岸,辖23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2726户,总人口10598人,其中农业人口10238人。全镇总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红枣面积5.6万亩(农民人均近5.5亩),挂果面积达3万亩。

特色经济

1、红枣产业:延水关镇地处黄河西岸,是红枣最佳优生区,以盛产红枣而驰名中外,被誉为“红枣之乡”。全镇现有红枣5.6万亩,以骏枣、狗头枣、木条枣为骨干品种,特别是狗头枣驰名中外,金日成访华时品尝此枣后赞不绝口,随为朝鲜引种300株。全镇年产红枣3000吨,产值108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000元,占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

+查看详细延水关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18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延水关镇为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晋为临河县治。

西魏为安人县治。

隋为吉万县治。

唐贞观三年(629年),为宏风县治。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延水县治。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

明、清属永庶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孝和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属中区。

1949年2月,属延水区。

1950年7月,属五区。

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

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公社。

1984年6月,改设延水

+查看详细延水关镇历史沿革>>

乾坤湾
马家河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马家河社区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张家河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延水关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伏寺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石佛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前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前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详细]

新胜古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冯家塬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呼家塬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桑洼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前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前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详细]

冯家崖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贺家河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东村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村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大连沟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连沟村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孙家山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郝家千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马家河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陈家河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寺河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前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前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详细]

贯头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王家塬村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古寺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玉龙塬村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崾头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李家千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中塬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前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前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详细]

李家河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详细]


以下地名与延水关镇面积相当:
到延水关镇必去著名景点

延水关镇相关名人

延水关镇特产与美食
延水关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延川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