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电市镇 | 隶属:子洲县 |
行政代码:610831108 | 代码前6位:61083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2 | 邮政编码:719000 |
车牌代码:陕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927人 |
人口密度:约11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8个行政村 |
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地曾有一佛殿,叫殿吉寺,由此音转化而得名。
基本介绍:
子洲县辖乡。1958年成立殿寺公社,1966年更名为电市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1.1万。境内有简易公路。辖李渠、巨财湾、畔沟、李家河、庙台、庙坪、龙尾峁、温家沟、李石则沟、王庄、曹渠、赵寨、赵家峁、瓦窑山、白家园则、张家洞、南沟、吴家园则、张家沟、地道沟、干阳沟、席季台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农产有玉米、糜子、谷子、豆类、薯类、烤烟等。
荣誉排行:
2014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电市镇为2014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庙台石城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子洲县电市镇庙台村保护范围:东、西、南至断崖,北至寨墙。
李孝河石城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子洲县电市镇李孝河村保护范围:东西至沟畔,北至山峁顶部,南至梯田畔。
石垛坪石城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子洲县电市镇水地湾石垛坪村保护范围:东至水路圪堵,南至羊路峁,西于隔沟相望,北临小理河。
历史沿革:
建县前属横山、米脂两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解放后,属高家沟区。
1952年,属子洲县第九区。
1956年,设立殿寺乡,属殿寺区。
1958年,成立殿寺公社。
后随县并人绥德县。
1961年,复县仍为殿寺公社。
1966年,更名电市公社。
1984年,改设为乡,辖22个行政村。
1997年,改设电市镇。
2011年,李孝河乡、水地湾乡并入。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吴家园则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张家洞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赵寨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赵峁村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庙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湾村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李家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龙尾峁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王庄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为席季台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张家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前湾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米家墕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梁家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设立杨兴庄生产队;1962年10月,杨兴庄生产队改为杨兴庄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设立石垛坪生产队;1962年10月,后湾生产队改为石垛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麦地山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四合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姜家湾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杏咀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李孝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沙坪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社…[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村委会驻地名称命名为磨石沟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圪柳咀生产大队;1968年因驻地更名“向阳”,大队也随之更名为“向阳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详细]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罗小台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草洼村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巨才湾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实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6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实行公社化,以驻地名称命名鹞则梁生产大队;1975年更名为跃进梁生产大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行政社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