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繁城镇 | 隶属:繁峙县 |
行政代码:140924100 | 代码前6位:140924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89万人 |
下辖地区:38个行政村 |
因是繁峙县政府所在地而得名。取城镇繁荣之意,故名繁城镇。
基本介绍:
繁城镇地处繁峙县西部,是繁峙县政府所在地。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南平川、中丘陵、北山区三大自然地形区,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全镇平均海拔950米,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日照时数2906小时。全镇辖3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0717户51657人,现有耕地面积14.6万亩、林地面积4.38万亩。全镇有1个镇机关支部,38个农村党支部,党员人数1329人。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都达到“5方面34有”的标准。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镇3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100%。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3131户7658人。到2024年全
文化旅游:
正觉寺,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二道街35号。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元朝坚州副元帅王兆重修。寺址原在滹沱河南岸杏园村北,明万历年间随县城迁建于今县城中央
天齐庙,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作头村中。坐北朝南。南北宽68.6米,东西宽29.4米,占地面积2022.7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载,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清康熙十八年(1679)、嘉庆
东峪三圣寺,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峪村北200米处。坐北朝南,东西长10米,南北长9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据碣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由西庄村迁建于此。现仅存
繁峙鼓楼,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鼓楼街1号。坐北朝南,南北长58.5米,东西宽21米,占地面积1229平方米。据重修鼓楼碑记载,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年(1755)增设钟楼、鼓楼,光绪四年
岳前街城隍庙,位于繁峙县繁城镇北城街村岳前街3号。坐北朝南。东西长17.4米,南北宽14.5米,占地面积25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现仅存正殿。石砌台基,基高0.5米,面
历史沿革:
1978年称为城关公社,1984年10月改称为城关镇。
2002年全县撤并乡镇,高升寨乡与城关镇合并,遂更名为繁城镇。
2024年杏园乡并入繁城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繁峙县城东部而得名。故名东城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繁峙县城南部而得名,故名南城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位于繁峙县之北,故名北城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位于繁峙县之西部而得名,故名西城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代时位于东义之西而命名。故名西义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南有笔架山,北有轿顶山,取名笔峰,故名笔峰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取其圣水之头,以避水患之意,故名圣水头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季姓庄子在此聚居,而得名,故名季家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氏得名,故名高家庄村民委员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上述两级建制中的行政村和乡统称为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农民基本参…[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的作坊而得名,故名作头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附近几个村落所在位置构图呈大雁状。高升寨似雁尾,东庄和西庄似两翼,魏家村似雁身,该村似雁头,故名雁头。故名雁头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氏得名,故名赵家庄村民委员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上述两级建制中的行政村和乡统称为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农民基本参…[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表达高岗之上,民房如高楼冲入云天,故名楼岗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村南有一小山丘,山丘的南面地带叫前掌,建村以来,因其位于前掌之后,故名“后掌”。故名后掌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纪念石猪保护神的出现,出土后有三次意义的祝福,而得名。故名三祝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安家落户,安定祥和之意命名,故名安家山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马峪河东而得名,故名东峪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上述两级建制中的行政村和乡统称为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农民基本参加了合作社,高级社的区划基本与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上述两级建制中的行政村和乡统称为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农民基本参加了合作社,高级社的区划基本与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上述两级建制中的行政村和乡统称为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农民基本参加了合作社,高级社的区划基本与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上述两级建制中的行政村和乡统称为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农民基本参加了合作社,高级社的区划基本与行政…[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高升”之意故名。故名高升寨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常年流水而得名,故名水峪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从1950年底开始,国家制定《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确立了区村或区乡建制的两级管理体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遍地砂石而得名,故名大砂村民委员会。从1950年底开始,国家制定《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确立了区村或区乡建制的两级管理体…[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村叫大砂,新村叫小砂,故名小砂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南圭峰寺星楼梁记,该村原为霍家岗,后因杂姓迁入,遂去“霍家”二字,改名岗里,故名岗里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杏树果园而得名,故名杏园村民委员会。从1950年底开始,国家制定《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确立了区村或区乡建制的两级管理体…[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县城南面,故名南关,故名南关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铁姓聚居命名,故名铁家会村民委员会。从1950年底开始,国家制定《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确立了区村或区乡建制的两级管理体…[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牛家窑村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繁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1950年底开始,国家制定《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确立了区村或区乡建制的两级管理体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纪念诚信公主取名公主村,故名公主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1950年底开始,国家制定《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等一系列法令,基本上确立了区村或区乡建制的两级管理体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庄村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繁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历史上山泉泉眼众多,故得此名,故名泽萌泉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座落在净明山九龙戏龟的龟头处,为取起雅意“鳌”,故名鳌子头,故名鳌子头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希望此村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而得名,故名兴杏街村民委员会。…[详细]
繁峙白水大杏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特产。繁峙县繁城镇赵庄村生产出的杏个大、皮薄、肉厚,营养成分丰富。白水杏,又名赵庄白水杏,蔷薇科(Rosaceae)乔木 ,现多生长于山西省繁峙县繁城镇赵庄村。赵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