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窑头乡 | 隶属:偏关县 |
行政代码:140932200 | 代码前6位:14093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500人 |
下辖地区:43个行政村 |
因村庄为煤窑之尽头,故名。
基本介绍:
偏关县撤销陈家营乡,整建制并入窑头乡。以原陈家营乡和原窑头乡的行政区域为窑头乡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堡子湾村。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窑头乡被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谷子)。
2021年12月,窑头乡被认定为山西省农村电商强镇。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偏关县第一区。
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
1984年政社分设为窑头乡。
2001年撤乡并镇,将原大石窊乡并归窑头乡。
2021年2月,偏关县撤乡并镇,撤销陈家营乡,并入窑头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为煤窑之尽头,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窑头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八达窊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座落于河湾淤沙沉积之地,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沙圪旦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子座落于阳坡上,曾开骡马店,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阳坡店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杜姓立村于沟旁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关河北岸一高坪上,王姓立村,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王家坪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为县城去马站堡的中间铺站,故名。该村分居两片,相隔半里许,有前后腰铺之称。…[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关河水流到此,河床狭窄,发出巨响,故名响水。…[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座落在窑头南,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南窑头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何家沟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何家沟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村庄地处河湾,古时村北二门梁头有堡子,故名堡子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岳姓立村,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岳家村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座落在阳坡上,村下有泉,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阳坡泉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周围都是黄沙土坡,故名沙坡。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沙坡生产大队隶属于窑头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楼子沟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张姓立村,地处土埝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高姓立村,村前有一土埝,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时作战这时曾驻过火头军,故名火头。…[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沟凹,且有石而得名大石洼。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大石窊生产大队隶属于大石洼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沙埝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韩姓家族建村,座落沟坡,故名韩昌沟。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韩昌沟生产大队隶属于大石窊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起义部队在此地曾打过一仗,战争结束时,恰好天刚亮,故起名将明,后演变为光明。…[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低凹,闫姓曾住于此而得名闫家洼。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闫家洼生产大队隶属于大石洼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群峁之上,海拔较高,得名高峁梁。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高峁梁生产大队隶属于大石洼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地处山区,海拔较高,座落于两山之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天洼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所处地势较为平坦,相传建村时此地有黄榆树,故名黄树坪。…[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斛性曾在此居住,故起名斛家圪洞,后演变为霍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原名陈家村,因陈姓建村而得名。明朝被元入侵频频,多从鸿门口来犯,成功则从水泉沟出。军队在此驻扎守卫关河川,故后来称为陈家营。…[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座落于霸子山南,而得名霸子山,老百姓也名坝子山。…[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座落于高山之上,张姓家族先居,得名张家山。…[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庄座落于黑山山顶,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黑山村生产大队隶属于陈家营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固处水泉沟口东侧,地势较平坦,明朝时为配合,八柳树堡防守而设军营,驻防为黄姓军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景泰二年建堡,堡西有八棵大柳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为杨家扎营驻军之地,故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杨家营生产大队隶属于陈家营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生…[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旧时有油房,又座落在土山之末,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座落河谷,又因在油房头西而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西庄子生产大队隶属于陈家营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常家窑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窑头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偏关县境正中,四至场均四十里。明朝战争年代,为各边堡策应之枢纽。正德十年(1515),兵备张凤羽筑堡,嘉靖二十年(1541)被攻残,四十三年(…[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座落于关河口河床上、卵石嶙嶙,而得名石沟子。…[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河谷,高姓建村于河北岸平湾处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阎姓先居为阎家村,后因异姓忌妒阎姓,故名为阎家败,后演变为阎家贝。…[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曲姓建村于关河北岸一河湾而得名。1962年偏关县设15个人民公社,曲家湾生产大队隶属于陈家营公社。1984年9月,偏关县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人民政府…[详细]
窑头乡:陈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