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薛关镇 | 隶属:蒲县 |
行政代码:141033101 | 代码前6位:141033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7 | 邮政编码:041000 |
车牌代码:晋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39.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700人 |
人口密度:约41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薛关村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相传唐将薛仁贵曾在此地扎营驻军称为薛村,又因此村向西河川骤窄。就大而言,是通往河东的咽喉,守住西秦的门户,从小来讲,犹如蒲县西陲之大门,是连通蒲隰两县的必经之道,恰如关口一般,故得名。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唐贞观后期,唐…… 薛仁贵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薛关镇地处蒲县城西10公里处,面积139.3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辖13个村委,52个自然村,人口8185人,党员340名,其中农村党员298名。
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
该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养殖业上,投资300万元,建起西山最大的龙泉千头猪厂,并在古驿、井沟、劝学等村按“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猪,年均出栏3000头。依托绿源牛业公司在刁坪、梁家庄、布珠发展肉牛800余头。种植业上,投资45万元建成香紫苏加工厂,并种植香紫苏1500亩。全面实施林粮间作,在地垅、地埂上栽植优质枣树10万株。投资100万元建成百亩科技示范
荣誉排行: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薛关镇人口数量为.57万人,位列蒲县各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
历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1369)为薛村里,属蒲县行政区;清嘉庆年间改为薛关路,属蒲县;1918年为薛关联合村,属蒲县一区;1937年为薛关编村,复属蒲县一区;1947年为薛关行政村,属蒲县四区;1953年为薛关乡,属蒲县;1958年为薛关人民公社,属蒲县;1984年为薛关镇,属蒲县管辖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唐将薛仁贵曾在此地扎营驻军称为薛村,又因此村向西河川骤窄。就大而言,是通往河东的咽喉,守住西秦的门户,从小来讲,犹如蒲县西陲之大门,是连通蒲隰两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名为略东行政村,属蒲县薛关行政区;1953年属蒲县薛关镇;1958年名为略东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名为略东村民委员会,属蒲…[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蒲县薛关镇;1958年名为布珠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名为布珠村民委员会,属蒲县薛关镇管辖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蒲县薛关镇;1958年名为劝学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名为劝学村民委员会,属蒲县薛关镇管辖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蒲县薛关镇;1958年名为佛联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名为佛联村民委员会,属蒲县薛关镇管辖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实行乡村制,设立薛关镇,属薛关镇;1958年名为常家湾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名为常家湾村民委员会,属蒲县薛关镇管辖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7年名为井沟行政村,属蒲县薛关行政区;1953年属蒲县薛关镇;1956年属蒲县井沟乡;1958年名为井沟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属蒲县薛关镇;1958年名为南刘生产大队,属蒲县薛关人民公社;1984年名为南刘村民委员会,属蒲县薛关镇管辖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7年名为黑龙关行政村,属蒲县化乐行政区;1950年名为黑龙关行政村,属蒲县化乐行政区;1953年8月属蒲县黑龙关乡;1958年9月名为黑龙关管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