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刘胡兰镇 | 隶属:文水县 |
行政代码:141121104 | 代码前6位:141121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8 | 邮政编码:033000 |
车牌代码:晋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5万人 |
人口密度:约5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因刘胡兰而得名,1958年建刘胡兰公社,1971年将云周西村更名刘胡兰村,1984年建刘胡兰镇。
刘胡兰(1932-1947) 女,汉族,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共党员。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云周西村涌现出一批抗日积极分子,一些贫苦农民相继入党,并成立了党支部。刘胡…… 刘胡兰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文水县辖镇。1958年建刘胡兰公社,1971年将云周西村更名刘胡兰村,1984年建刘胡兰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56.4平方公里,人口2.9万。马段县乡公路、文祁公路过境。辖刘胡兰、保贤、保贤庄、贯家堡、邢家堡、云周、南胡、王家堡、赵村、城子、大象、北贤、索家堡、新崖底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化工、酿酒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女英雄刘胡兰出生于此。纪念地有刘胡兰纪念馆。
荣誉排行:
2024年11月,刘胡兰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刘胡兰镇(肉牛)榜上有名。
2024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刘胡兰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4年7月,刘胡兰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刘胡兰镇:纪念1947年1月在文水云周西村被国民党匪军杀害的文水县第五区区妇救会干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烈士。
文化旅游:
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文水县刘胡兰村南,东濒汾河,西接太汾公路。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建筑总面积8400平方米,1957年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革命
刘胡兰受审及就义处位于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年代为民国三十六年(1947),2024年12月,被公布为吕梁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就义处本体为界,东至距观音庙21.97米处院
刘胡兰故居位于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年代为民国九年(1920),2024年12月,被公布为吕梁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刘胡兰故居本体为界,东至距刘胡兰故居建筑外墙22.13米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实行区村制,境域属第五区。
1953年5月,境域仍属第五区,下辖大象、云周西等8个小乡。
1958年3月,境域内设云周西乡。
1958年10月设立胡兰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文水县并入汾阳县,胡兰人民公社归汾阳县文水镇办事处管辖。
1959年9月,设立云周西胡兰人民公社。
1959年9月,恢复文水县建制。
云周西胡兰人民公社归文水县管辖。
1960年3月,改成胡兰人民公社。
1984年4月,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为云周西村。本村是著名女英雄刘胡兰出生、居住、进行革命活动和英勇就义的地方。为了纪念刘胡兰,缅怀她的革命事迹,改名为刘胡兰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该村段的汾河水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庄田,但洪水往往会避村而过,村民认为有圣贤保佑,是块保险之地,谐音后称为保贤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与保贤村为一个村,后来因水患分为两个村庄。因由保贤村派生而来,故名保贤庄。…[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为小堡,后因贯姓居民在村中得势,故改名为贯家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最早由邢姓居民建村自居,故名为邢家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山西历史地名录》载:“云州城在文水县东四十里,据《读史方舆纪要》,北宋筑城,以云州曾寄治于此“,故名。清时称云州村,今称云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该村由胡姓弟兄首居,故名胡家庄,村庄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此村位置偏南,故名为南胡家庄,简称为南胡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禹王治水,空出晋阳川后,河南琅琊郡姓王的弟兄,因受灾逃难到洪洞老槐树下,后流落到该村耕地为生,定居于此,起名为王家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最早由赵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为赵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庄北有一块地曰“官地”,原来为一座古城堡,该村建在古城堡以外,似一座卫星城,故名城子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名为丘井村,后来因为村庄扩大,居民点分布为大象形状,故改名为大象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孔子的大弟子之一的卞商(子夏)曾经在此处游学,村民们为纪念此事,在村中建一座子夏庙。又因该庙建在村南,村庄地处子夏庙之北,故名北贤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中的碑文记载,明代汾河由该村和北堡村之间的流过。村民们为避水患将村庄垫土加高,因此将村名改为堡圪垯。又因位于文水县城之东,故名东堡。…[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原有索马两姓居民,故名为索马堡村,后来马姓居民迁走,仅留索姓居民,村民遂改为索家堡。…[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汾河故道曾由村北方向而来,避村直冲西下,因村子位于汾河之东岸,习惯以东为主,故名上曲。…[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在清初村名为豪家堡,后因汾河水泛滥成灾,村子被洪水冲毁,仅残留一段居民点,村民们为避水患,将村名改为上段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古代此村四周围地势低洼,经常聚集洪水,村中所处的地方地势较高,村民们以为有神灵保佑,故名为水寨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曾为一个古湖泊,湖泊中有天然成长的鱼类,故名为泊鱼村,后因汾河改道,旧河道的地势逐步被抬高,人们开始前来此地建村定居,于是把泊子的水旁除掉,…[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牌匾(1954年已毁)上刻记,过去叫上安村,后被洪水冲淹毁坏,只留下一小段,故名段城。…[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开始迁来侯、马、宋三姓,后又迁来三姓张、赵、李。侯、马、宋是“在地主”(有实权人家),张、赵、李是漂流户。后因遭灾,马、宋两姓迁走,只剩下侯…[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堡比周围村后建,是个新立庄堡,故名新堡。…[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地原属祁县管辖,位于祁县西疆,官府设有警报哨卡,以鸣放土炮通报消息,便于官府防守,故名炮守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