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杏寨乡 | 隶属:应县 |
行政代码:140622204 | 代码前6位:1406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5 | 邮政编码:046000 |
车牌代码:晋D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96.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清雍正《应州志》载为杏家寨,后简称杏寨。一说因产杏而命名,一说因姓氏得名。
基本介绍:
杏寨乡位于应县西南部,东与南河种镇接壤,北与大黄巍乡相连,西同山阴县-庄乡为邻,南和下马峪乡结伴。境内国土面积96.6km2,耕地84170亩,辖19个行政村,计有农户总户数4828户,全乡总人口18861人。素有应县西南“粮仓”和奶牛养殖“明珠”的美誉。全乡生态畜牧业发达,蔬菜业发展迅猛,玉米年平均种植面积3.76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7万亩,全乡创造农村经济总收入522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各列全县前茅。
文化旅游:
大西头五神宫位于应县杏寨乡大西头村中,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大西头五神宫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8年为应县八区,1953年为应县七区,1956年设杏寨乡,1959年改置杏寨公社,1985年复设杏寨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该村因杏树繁茂,得名杏寨。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东南曾有赤水滩,村起名赤堡,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普觉寺之北,村较大,起名小南头,与大北头对应,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望岩,站村内即能看清山上之岩石,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据贺氏家谱记载,明洪武二年有贺姓、唐姓表弟兄二人迁至此村居住,600多年来,已发展为贺、唐两…[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西头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杏寨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位于普觉寺之北,村较大,起名大北头,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新房儿,系因房屋建新,后演变为“辛坊”而得名。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从前南泉红水河流经此地,因是河的渡口,称“港”对应冠下字。清《萧志》载有下乾港,后以“甘”代“乾”取甜美之意,得名下甘港,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何家疃,因姓氏得名,后演变为河疃,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冯姓氏聚居于此,原名冯家庄,现称冯庄,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安银子,为古时军营,明初设安营子驿,明代化年间因兵变,改迁城内,后演变为安营,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时宁武府辖。民国元年归应县,因堡子陈旧,改名旧堡,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变名新堡,现恢复其原名旧堡。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曾有十户人家在此合开一店,称十店。后迁入石姓,改名石店。旧志称石家店。证以姓氏得名为确。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应州·再续志》载有刘指挥庄,应人物而得名,后演变为刘庄,得名刘庄。1980年因区县内有重名,冠大字以区分,得名大刘庄,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当地人民盼望黄河水从此处经过时河水澄清,与北湛相对应,得名南湛,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祁家村,后祁家逃亡,郭姓迁入,改名郭家庄,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小东庄原为一村,叫东岭。因民居分散,分为两村,东片叫小岭,西片叫大岭。民国初改名大、小东庄。此村为大东庄,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小东庄原为一村,叫东岭。因民居分散,分为两村,东片叫小岭,西片叫大岭。民国初改名大、小东庄。此村为小东庄,现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