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黄巍乡 | 隶属:应县 |
行政代码:140622203 | 代码前6位:14062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49 | 邮政编码:036000 |
车牌代码:晋F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00人 |
人口密度:约38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因村中原有风积黄土丘巍然屹立得名。
基本介绍:
应县大黄巍乡位于县城西部10公里之处,全乡管辖20个行政村,3120户、12600口人,版图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境内桑干河、黄水河纵贯全乡,属桑干河灌区。
全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葵花、甜菜、蔬菜、黍谷和山药,特别是葵花,葫油更是誉满同朔地区。奶牛已达到1000头以上,猪3000口,羊25000只,大型奶站2座,奶牛养殖场3个,养猪场2个。全乡交通便利,洗朔线横穿全乡,特别是从2003—2005年,有18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油)路,并有部分村实现了巷巷通通水泥路,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全乡土地广阔,除6.2万亩耕地以外,还有近3万亩荒地、盐碱地,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大黄巍乡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大黄巍乡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1948年属应县九区,1951年属应县六区,1954年设大黄巍乡,1956年属北湛乡,1959年改属曹娘公社,1962年设大黄巍公社,1984年改设大黄巍乡。
现辖16个行政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代即有,因村中原有一风积黄土丘巍然而起,村名大黄巍,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氏以得名秦庄,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应州志》称颉家庄。明朝即有,因当时村中住有柴、李、孙、杨四姓生活不相上下,子孙前程也不相上下,村起名颉庄,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氏得名栗家坊,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曹姓人先居此村西,取名曹家营,后又迁来杨、鲍姓两户在曹家营东住,取名曹庄铺。后曹姓迁走,曹家营湮没,只留曹庄铺。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姓贾人先居此地,又在北贾寨南面,村名南贾寨,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永盛庄,是地主的一个种地庄子,后来地主逃没,村名将永盛庄改为西新村,后演变成为西辛村。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驿道旁边有一亭,旅人乘凉,曰凉亭;后梁姓人迁居此地,改名梁亭,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山阴牛姓的一个种地庄子,称牛家湾,后来因山阴射疃牛姓大户把税银推给牛家湾,村民为抗缴税银,改名为辛义村,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辛寨”本为“新寨”二字,数村合并后新建之村在东,村名东辛寨,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应州志》载为小站村,因是应县去山阴的驿站,站为湛,后改为北湛村。南岸有南湛村,此村在北面,村名北湛。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应州志》称丰家黄巍,因村民丰姓居多,又靠近大黄巍,故名。“黄巍”含义同“大黄巍”;因村中原有风积黄土丘,巍然屹立,村名丰黄巍,为该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有洪洞县姓张弟兄二人定居此地,村名张家坊,简称张坊,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应州志称师家坊,因姓氏得名,为该村村民委员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康辛庄原名康兴庄。据《山西通志》载,该村为金代权州节度使康公弼的憩息处,名小有園。又称剪子铺,因旧时村南的官道旁,有一座买剪子的铺子而得名。村名康辛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郑庄原是南河种姓郑的一家地主的庄院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