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胡会乡 | 隶属:五寨县 |
行政代码:140928204 | 代码前6位:140928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7.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400人 |
人口密度:约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传说此地原为一海,芦芽山有一对水鸟,鸟叫水涨。水从四面汇合于此,人们称这里为“湖汇”。这对水鸟后被猎人击毙,从此水干海枯。人们在此建村后,便取村名为胡(湖)会(汇)。另传,前人视此地宽阔,欲在此建成,测定方位,定好碑桩,却被狐精把碑桩拔在现五寨城驻地。人们便说此地被狐害了,以后起“狐害”。后雅化为“胡会”。
基本介绍:
五寨县辖乡。1958年设胡会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87.9平方公里,人口0.7万。辖大胡会、小胡会、西鸡儿洼、东鸡儿洼、石嘴头、张家坪、桑家洼、前赵和庄、东坪、夏家洼、包家湾、安子、川口、方城、水槽、王家庄16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土豆、莜麦、豆类为主。
历史沿革:
1952年,始设区辖大胡会乡。
1956年4月,设县辖大胡会乡。
1958年11月五寨、神池、岢岚县合并,公社化初期属南峰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分县,1966年3月增加胡会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为胡会乡,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传说此地原为一海,芦芽山有一对鸟,鸟叫水涨,水从四面回合于此,人们称这里为湖汇。这对水鸟后被猎人击毙,鸟毙水枯,村民在此建村,取名为胡(湖)会(汇)。…[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建村时,近邻胡会村,且该村又小,故称小胡会,以示区别。…[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明朝匈奴打进雁门关,当地百姓四处逃难,由外地逃来张姓二人,不知此地为何址,正是鸡叫时,遂定村名鸡儿窊。后因字音相同,人们将“窊”写成“洼”。…[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以东已有鸡儿窊村,故建村时起名西鸡儿洼。…[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西北有座石山,状似圪咀。很早以前,人们住在圪咀里,后逐渐向外发展,又改名为石咀头。因村中有一河相隔,又称东西石咀头(县志记载)。后修通公路,东西…[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洪武二年由榆次迁来张家兄弟三人,在李家坪公社的张家坪住老大,南峰公社的张家坪住老二,此村住老三。因其排行最小,起名为小张家坪。后该村发展的人丁兴旺…[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原来此地三面环水,包绕此地,形成一水湾,洪武二年由徐沟迁来弟兄四人,其中一人在此定居,故名包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说该地辽代为大武州到五王城的水上交通口,故名船口,后因海水渐落,又是一道小川,改为川口。…[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该村南北是梁,中间低洼,常年又有泉水流过,因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早年有郝家弟兄二人,从太原搬迁于此,因没有房屋,搭了个菴子居住,以此名为安子村。另一说,此地原为一海,附近山形象马鞍子,故名安(鞍)子海,后海水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