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裴介镇 | 隶属:夏县 |
行政代码:140828102 | 代码前6位:140828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9 | 邮政编码:044000 |
车牌代码:晋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12万人 |
人口密度:约66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因该地为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的故里而得名。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 介子推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裴介镇位于夏县的南端,东接瑶峰镇,西连盐湖区,南北与庙前镇和禹王乡接壤。全镇26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4.87万人。国土面积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9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海拔510米左右,无霜期长达210余天。辖区2 0 9国道和太三路(太原--三门峡)交织成-‘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三条镇环油路通往各村,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镇政府所在地--裴介村,处于2 0 9国道沿线,街道宽阔平整,街面康达市场、学校、医院、旅店、饭店、商店等行业计3 00余家。境内建有一座容量1700千伏安的变电站,程控电话遍布各村,晋国大将介子推的故居和坟茔等名胜古迹正在抓紧修复。
荣誉排行:
2023年11月,裴介镇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2025年山西省卫生乡镇。
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裴介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墙下关帝庙时代:清地址:运城市夏县裴介镇墙下村墙下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乐楼、看亭、献亭、正殿、寝殿,正殿西侧建有配殿两座
介子推,山西夏县裴介村人,春秋时期晋国贤臣,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深得世人怀念,素有“华夏忠孝第一人”之称,死后葬于山西介休绵山,于秦二世时迁葬回其故里。介子推去世后,晋文公重
高家埝关帝庙时代:明代地址:夏县裴介镇高家埝村南保护范围:东自前檐下向东20米,南自南山墙外皮向南26米,西自后檐下向西 19 米,北自北山墙外皮向北27 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
裴介关帝庙时代:明、清地址:夏县裴介镇裴介村保护范围:东自献殿东山墙外皮向东25米,南自戏台后檐下向南6米,西自戏台西山墙外皮向西3米,北自献殿后檐下向北33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圈起
辕村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夏县裴介镇辕村保护范围:东自 G209 中向东 413 米,南自曲渠至东郭公路中向北275米,西自 G209 中向西 951 米,北自曲渠至东郭公路中向北174
历史沿革:
1953年实行区乡制,裴介乡属夏县三区,区公所在庙前,1955年更名为大吕乡,仍属夏县三区,1956年6月废区并乡,为大吕乡,乡治设在大吕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与庙前合并,成立庙前人民公社,社治在庙前,1961年与庙前公社分离,又改为大吕公社,社治迁回大吕村,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改为裴介镇。
裴介村是夏县的南大门,裴介镇政府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209国道与新路相交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980户,…[详细]
大吕村位于裴介镇中心地带,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960户,3865口人,3989亩耕地,81名党员,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1200元。 近几年…[详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 夏县裴介镇姚村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距离裴介镇政府仅1公里,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633户2674口人,耕地4300…[详细]
郭村位于夏县太三路沿线,交通便利,全村471余户,2100余人,分10个村民小组,耕地2400余亩,主要以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为主导产业。 200…[详细]
小吕村位于夏县的南部,地处太三路沿线,与庙前交界。全村共有532户,2500余口人,耕地面积3300亩,村民小组9个,党员51名。2011年人均粮食产…[详细]
四辛庄村位于县城南2.5公里处,毗邻209国道;离夏县城区较近,交通便利,仅5分钟车程,是裴介镇较大的村庄之一。现有常住人口3740人,共17个居民生…[详细]
朱吕村位于县城以南,姚逻渠畔,和瑶峰镇,阅希β咔希脱逭颍囟潞螅辛裟献砸β咔纭J襞峤檎蚬芟健? 全村共有十二个小组,636户人家,2916人口。耕种面积…[详细]
石桥庄村位于夏县裴介镇与瑶峰镇交界处,是裴介镇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1670口人,其中党员23名,耕地面积1768亩,以棉花、玉米…[详细]
墙下村位于夏县中心路沿线,裴介镇北部距县城5公里,全村共17个村民小组,750户,3850口人,耕地面积3350亩,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2名,支村委…[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由高家埝村、毛家埝村、墙下堡村合并而来,新村取名为为永丰村,取永远丰收之意。…[详细]
营里村位于裴介镇东北角,紧邻中心路,交通便利,是裴介镇较大的村庄之一。现有常住人口1485人,共6个居民生产小组,280个农户,党员22人;耕地面积1…[详细]
西浒村位于夏县裴介镇西南角,东望禹王,西视空港,南接中心路,北达辛曹,距空港近6公里,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交通较为便利.全村国土面积6700余亩,耕地面…[详细]
相传,该村最早时居住着姓鲁和姓因的人家,故起名鲁因。又传说,从前东浒村和西浒村人从湖泊里打来的鱼都来鲁因村晒(鲁因村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因鱼日合并为…[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朝年间发大水,把原来的师辕村分成两个村庄,西边这个村旁有一座轩辕黄帝庙,故取名为辕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宋朝年间发大水,把原来的师辕村从中冲开,分成了两个村,东边这村曾为战国时魏国官员子弟上学的地方,故取名为师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由南卫村、北卫村合并而来,故新村取名为卫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包括包括陈韩王和乔韩王两个自然村,故取名陈乔。…[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汉初年,韩信领兵破魏,因在这一带驻扎兵营,该村又以樊姓为多,故取名为樊韩王。后将双庙村、樊韩王村、兴郎庄村合并,取名为韩王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