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交镇 | 隶属:忻府区 |
行政代码:140902102 | 代码前6位:140902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50 | 邮政编码:034000 |
车牌代码:晋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00人 |
人口密度:约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七岭河、高观河、东峪河交汇于此,故名三交。
三交镇位于忻州市忻府区西部山区,距城区30公里,忻静公路纵穿全境。行政区划所属面积382平方公里,东与合索镇接壤,南邻庄磨镇、阳曲县,西毗静乐县,北靠奇村镇,是忻府区的西大门。2024年区划调整撤销阳坡乡,将原阳坡乡阳坡、寨底、蒲阁寨三个中心村并入三交镇。现辖16个行政村,19个党支部,780名党员,总人口11499人。全镇共有耕地78535亩,林地291864亩,是传统农业和林业大乡。
种植资源:以玉米,小杂粮为主,养殖以猪、牛、羊、鸡为主;现三交镇已形成了以养殖、甜糯玉米、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旅游资源:有马川沟涉水崖瀑布景点、观里村玉清观牡丹景点,清水山、落雾山、马圈山,山清
文化旅游:
蒲阁寨围困战遗址,位于忻府区阳坡乡蒲阁寨村。1942年,当地军民响应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对驻蒲阁寨侵华日军进行围困站,历经艰苦斗争,终于将日军赶走。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
石佛湾石窟,位于忻府区三交镇北冯村北1000米的河川东岸岩石崖壁上。分布面积500平方米。据壁面题记载,开凿于北魏孝昌二年(526)。现存洞窟10个,最大者高1.07米、宽0.92米,最小者
陀罗寺,位于忻府区三交镇南陀罗沟村西约600米处。坐北向南,南北长约28米,东西宽约8米,占地面积22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遗构。现存正殿、山门、土窑洞。正殿面宽三间,近身二椽,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忻县第七区。
1953年,设三交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三交、上寺、马圈乡合并为幸福公社。
1961年分设公社驻三交村,名为三交公社。
1984年9月改为三交镇。
2001年4月,将牛尾庄乡、付家庄乡、上寺乡并入三交镇,设立新的三交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前三交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官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官庄村生产大队、官庄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官庄村大队革…[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峪口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峪口村生产大队、峪口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峪口村大队革…[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固村固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固村生产大队、固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固村大队革命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上寺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上寺村生产大队、上寺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上寺村大队革…[详细]
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南陀罗沟村,距城约28公里处,全村面积5425亩,耕地1058亩,退耕还林324亩,人口347人,户数138户,人均收入2525元,…[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小塔习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小塔习村生产大队、小塔习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小塔习…[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宋家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宋家庄村生产大队、宋家庄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宋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牛尾庄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三交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团峪沟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团峪沟村生产大队、团峪沟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团峪沟…[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北冯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北冯村生产大队、北冯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北冯村大队革…[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付家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付家庄村生产大队、付家庄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付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于家沟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于家沟村生产大队、于家沟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于家沟…[详细]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阳坡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阳坡生产大队、阳坡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阳坡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5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寨底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寨底生产大队、寨底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寨底大队革命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5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蒲阁寨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蒲阁寨生产大队、蒲阁寨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蒲阁寨大队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