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焦石镇 | 隶属:涪陵区 |
行政代码:500102121 | 代码前6位:500102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8000 |
车牌代码:渝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8.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8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焦石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附近有深灰色石灰岩大石坝,表面似烧焦状而得名。
涪陵市枳城区辖镇。建国前后置焦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9年建镇,1992年复兴乡并入。位于区境中部,距区府20公里。面积78.2平方公里,人口2.3万。省道过境。辖狮子、高炉、大土、 向阳、潭坝、龙山、白蜡、干溪、永丰、新井、板粟、土溪、麻溪、枧溪、瓦窑、茂花、自立、大溪、老井、光华、塘果、长堡22个村委会和中心街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和杂粮。经济作物有油菜、油桐、茶叶、烟叶、天麻、黄连等。林木资源十分丰富。??.
2024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焦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焦石镇为2024年国家园林城镇。
清乾隆年间,属涪州东里,设有焦石坝场。
清道光年间,改属罗云里。
清末,属涪州第二区白涛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涪陵县第七区(驻清溪镇),置有焦石乡。
1950年初,属涪陵县第一区,置有焦石乡。
1989年1月,焦石乡改焦石镇。
1992年9月,复兴乡并入焦石镇。
2008年5月,卷洞(悦来)乡并入焦石镇。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处的名字来源于“喜悦”的意思,故取名为悦来社区,于2009年设立悦来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泉社区是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新井社区是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在以前此村境内有一棵高大的楠木树,而得名楠木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永丰村是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板栗村是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92年7月撤区并乡时,复兴与焦石合并为焦石镇,村名任为瓦窑村,2002年村建制调整时,将瓦窑村、枧溪村、茂花村合并,保留了瓦窑村这个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境内有一条很大的溪流穿过,而得名大溪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在此处有一个庙宇,名叫光华寺,解放后因此得名光华村。1983年10月成立光华村,2002年12月合村并社,原来的长堡、自立、光华三个自然村合并为…[详细]
向阳村位于焦石镇中部,与罗云乡铜矿山村、焦石镇东泉社区相邻。 向阳村辖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榨菜、花椒为主,村民经济收入…[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有一个山叫石鼓山,周围的很多石头像龙,得名龙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在当地坝院当中有根棕树,棕树周围的地形象个坛子,看起来就象棕树从罐子中长出,故名为坛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以前有一座庙,在庙的下面有一个龙洞,其形状像一口井,因此而得名龙井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是由白岩村和鹿池村合并,传说曾经在白岩洞里面住了一对夫妻,洞里面有一根白色钟乳石。有一天他们把背篓挂在了钟乳石上,晚上男子做梦,梦见菩萨给他托梦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