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城镇 | 隶属:右玉县 |
行政代码:140623100 | 代码前6位:140623 |
行政区域:山西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349 | 邮政编码:036000 |
车牌代码:晋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社区、30个行政村 |
据清“朔平府志“记载:“梁家油房”。早年因梁姓在此开油坊,故得名梁家油坊。2001年按照省政府对右玉县的行政区划批复精神,因镇政府驻地位于新县城,故将梁家油坊镇更名为新城镇。
基本介绍:
右玉县新城镇地处县城所在地,109国道贯穿东西,虎山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县四大集镇之一,全镇国土总面积172平方公里,基中:耕地面积37000亩,森林覆盖充达57%,境内的大南山、小南山、双山夹山、贾家窑山等五座山环镇,素有“山川秀美、绿树成荫、粮丰草盛”之美称,具有“独特的地貌、良好的生态、凉爽的气候、优越的区位”之优势。是全县特色生态旅游胜地之名镇。全镇辖26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10786户,37856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0人,共有党组织29个,党员586名。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新城镇被认定为山西省农村电商强镇。
2011年12月,新城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历史沿革:
民国属右玉县大油坊头三区,1953年改为梁家油坊乡,1958年8月设立灯塔人民公社,管辖牛心、白头里公社。
1961年改为梁家油坊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梁家油坊镇,2001年1月10日撤乡并镇,梁家油坊镇更名为新城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5年根据右政发201568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福星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玉河社区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新城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5年根据右政发201568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银河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绿缘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交通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568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长虹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益民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滨河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玉龙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紫林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宏峰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自2012年根据右政发201213号文件,右玉县人民政府成立右玉县新城镇文苑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丘陵,最早一户在该村北梁居住,所生三子,两个哑巴,称哑巴岭。后认为不吉祥,迁居梁下,仍称哑巴岭。因嫌含义不雅,经雁北行署批准,1983年6月19…[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邓姓建村,故得名邓家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朝《大同府志》记载:该村原名郁见官人堡(郁见何无考证),后逐渐演变为余官屯。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清“朔平府志”记载村名为“上祁家河”。因祁姓建村,为与下祁家河区分,得名上堡村。后在明朝修堡改为上堡。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于石头河(河名)北侧,随河得名石头河。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距梁家油坊七华里,得名七里铺。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谢姓建村,初名为谢家村,后谢姓迁走,张姓迁来以开店为生,改为张家店。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贾姓建村定居而得名贾家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坐落一条沟中,蛇较多,故称黑蛇沟村,后村民为了把蛇“段走”(“段”当时起村名的意思“赶走”)改名为段家山。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清“朔平府志”记载村名为“下祁家河”,因祁姓建村,与上祁家河区分,故名。后上祁家河修堡改为上堡,随之村名改为下堡。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坐落在小南山脚下,山像馒头,得名馒头庄。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由麻姓建村定名,得名麻家滩。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该村最早马、关二姓所居,因马姓人多势大,故名“马关屯”,后官姓迁走,马姓将“关”改为“官”,得名“马官屯”。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袁姓建村,得名袁家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丁姓建村,得名丁家村,后为与本县牛心堡乡的丁家村区分,改名为西丁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孝文帝驻兵于此,因中间隔沧头河与小浦洲营分开,曾名大浦洲营,后更名为“大堡”。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坐落在常年刮风之地,人称刮敖屯,后雅化为现名郭敖屯。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梁姓在此开店,得名梁家店。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蒋家屯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新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梁姓开设油坊而建村,得名梁家油房。后将“房”演化为“坊”。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十里铺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新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蒋家屯村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新城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位于新城镇南街,以方位而得名南街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新城镇东街,以方位而得名东街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白头里村是白头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公里,省道“虎山”线贯穿南北。 白头里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38户、611口人,全村总面积1185…[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史姓兄弟二人建村,后弟搬迁该村西12公里处建村,居东者为东史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有杨姓建村始居而得名杨村。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原是蒙人放牧之地,走时留下一户姓李的居住,故名李家野场。后简化为“野场”。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庞姓建村,且村东有一旧堡遗迹,得名庞家堡。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周姓建村,村南地形像一条大鱼,故得名周鱼儿。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