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会龙镇 | 隶属:高新区 |
行政代码:510904109 | 代码前6位:510904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25 | 邮政编码:629000 |
车牌代码:川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万人 |
人口密度:约27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由于境内地貌呈象鼻状,又与龙家打坡连接,呈现出多“龙”聚集交汇状地貌,故得名。
基本介绍:
会龙镇位于遂宁市西南部,距安居城区10公里,东临聚贤镇,南接安居镇,西靠石洞镇,北连横山镇,辖区面积43.98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共88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2.7万人。辖区内有“三山三河三库”的地形地貌,形成“2+1”交通枢纽,遂宁安居机场一期已建成,正启动二期建设,省道207和遂安快捷通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耕地面积2.3万余亩,土地流转率达85%,发展规模农业产业20000余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力发展粮食、蔬菜、黄精中药材等产业,“百千万”产业工程初见成效。会龙镇以“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四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效益化)为核
历史沿革:
民国时置会龙乡。
1950年设会龙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68年改名前进人民公社。
1979年复名会龙公社。
1984年改为乡。
1992年9月并乡建会龙镇。
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不变,地名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前有一佐姓大户住在街坝,故名。解放前归遂宁县管理,1958年成立前进公社街村,1985年县该市时改为会龙乡龙祥街村。1993年拆乡建镇时改为龙祥社…[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粉房村以前地属夹湾,后因此处有一个制作粉条的作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形宛如长龙,取谐音故名为唱龙沟,村以此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内有形似狮子的一座山名叫青狮寨,村名遂借取山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朝末年有一个庙,叫香林寺,村名遂借取庙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此处境内出了一名刘丞相,村名遂借取“刘”的谐音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在唐朝时有一座盘龙寺,到了清朝改为静严寺;村名遂借取寺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清朝康熙年间为了50里处迎接官员,最早修建亭子,故名接官厅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石头遍布大岩腔(川北第一洞天寿)闻名全川,石岩沟两边都是石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人传说,唐代姓张氏在此建村,栽种了大量的耦,到了夏天此沟到处开满荷花,并在沟中建造了很大一亭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修建房屋屋基普遍高,故名。解放后属会龙乡,于1958年成为人民公社,分乡成立保山乡,编为保山5大队;1976年改随老地名,更名为高屋基村;198…[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附近山腰上有一大石,因形似羊,村民故称此地羊子岩村,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