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乐安镇 | 隶属:布拖县 |
行政代码:513429104 | 代码前6位:513429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4 | 邮政编码:615350 |
车牌代码:川W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9384人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据传封建时期,奴地主欧五洛恩定居此地,人们最初称为洛恩,后谐音为乐安,故名。
基本介绍:
撤销乐安乡、补洛乡和瓦都乡,设立乐安镇。以原乐安乡、原补洛乡、原瓦都乡采业村和原火烈乡火烈村、菲土村、波日村、若普村、老真村、约呷村、益吉村、依作老哈村、坡吉村所属行政区域为乐安镇的行政区域,乐安镇人民政府驻补特村补特路78号。
历史沿革:
2021年1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普格县等7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1〕1号):撤销乐安乡、补洛乡和瓦都乡,设立乐安镇。
以原乐安乡、原补洛乡、原瓦都乡采业村和原火烈乡火烈村、菲土村、波日村、若普村、老真村、约呷村、益吉村、依作老哈村、坡吉村所属行政区域为乐安镇的行政区域,乐安镇人民政府驻补特村补特路78号。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过去彝族土司补特家族在此居住,故名。1953年设置补特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交界处,音译为“泰机乃”,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燕麦,音译为“沙合洛”,故名。1953设置沙合洛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个小海子名为“火烈”,故名。1955年建火烈乡为火烈村,2021年属乐安镇,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河流,故名。1984年成立若普村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现属乐安镇。…[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益吉,彝语意为瀑布,故名,故名。1959年前为团结村,1984年改名为益吉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作老哈,彝语意为长满草的山沟,故名。1984年成立依作老哈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火灯”指灯火通明,寓意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火,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草,音译为“补莫”,故名。1961年设置补莫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河流,音译为“阿菲老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指洛恩家族在此地聚居,故名。1961年设置洛恩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彝语,意为地势多为山坡,故名。1961年建收洛村民委员会,2007年更名为伟子坡村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像瓦片一样的地势,音译为“瓦沟”,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