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楠镇 | 隶属:沐川县 |
行政代码:511129102 | 代码前6位:511129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3 | 邮政编码:614500 |
车牌代码:川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4.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万人 |
人口密度:约23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因早年垇上有大桢楠树而得名。
基本介绍:
沐川县辖镇。1942年为大楠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民政、龙水两乡分出,1962年太平乡划出,1984年复置乡,1992年明月、云峰两乡并入,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54.7平方公里,人口1.3万。沐(川)干(剑)、沐宜公路过境。辖义和、龙水、建农、高山、白云、麻央、石堰、李子、水口、新场、禾加、四河、金盆、文昌14个村委会和大楠街道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大楠镇境域属炭库乡。
民国时期,设德成乡,后更名大楠乡。
1951年,分为大楠、龙水、民政、太平4乡。
1956年,4乡合为大楠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驻大楠坳。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乡改镇,云峰、明月2乡并人大楠乡。
1995年10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13日,撤销炭库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楠镇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前称为回龙场,由于地处大楠的坳口上,称大楠坳。…[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炭库社区是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大楠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很多年以前,禾加村有一个村子何氏人居多,后来人们以何家人的同音禾字取名为禾加村。…[详细]
新场村:位于大楠镇东面,距大楠镇政府7公里。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龙溪河穿越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83户,1462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初期此地为靖口陈家主要粮食产地,固有金盆之称,取名为金盆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指当地老百姓寄托公平正义,彼此和睦的美好愿望,取名为义和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解放前廖家地主势力强壮,闻名方圆百里。因坐落在山顶上,号称为高山顶而得名高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名历史以来称为土地田,地理位置比较高,老百姓耕作时抬头就能看见天上的白云,后来改村名时就取名白云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在很早以前,周氏家族的祠堂修建在一条溪边的斜坡上,那片土地上种植了大片的土麻秧苗,得名麻秧村,后改谐音“麻央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解放前,此地栽有许多李子树,老百姓叫作李子坳,后改村名为李子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一直以来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都希望太平、幸福美满而取名太平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民国前期,有一和尚云游到此地,靠化缘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新开寺,以此命名村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解放前因种围边茶叶而得名茶林村。解放初期,属岩泉寺炭库乡。1962年高笋村同友谊村合并成立了管理区。1968年高笋村同友谊村分离后,高笋村与茶林…[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走访调查,1957年以前(现在的乐园村2组一带)叫乐作村,后因老百姓希望成为欢乐之园的愿望,更名为乐园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末代年间,这里的村民为改善行走难,自发捐资出力,在下至炭库上至新凡的难行路段用条石或石板铺筑路面,方便路人行走,后在该区域要道口将捐资出力的人,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