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乐跃镇 | 隶属:德昌县 |
行政代码:513424102 | 代码前6位:513424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4 | 邮政编码:615500 |
车牌代码:川W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9万人 |
人口密度:约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乐跃镇原名落腰,以街道环山而建,形似腰带而得名。
基本介绍:
德昌县辖镇。原名落腰,解放前为锦川乡辖保,1951年建乐跃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276平方公里,人口1万。成昆铁路和108国道过境。辖沙坝、半站营、红星、乐跃沟、大福、腊鹅、新塘、跑马、铜厂、南厂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甘蔗,兼产花椒、木耳、香蕉、板粟。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乐跃镇被评定为2025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22年5月,乐跃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凉山州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21年7月,乐跃镇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傈僳风情与红军长征红色文化)。
2020年9月,乐跃镇入选四川省第四批省级森林小镇。
2013年2月,2012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乐跃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半站营古驿道遗址位于德昌县乐跃镇半站营村5社村南,年代为汉-三国。类别为古遗址。半站营古驿道遗址为德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路侧1米。
历史沿革:
原属锦川乡。
1951年,设乐跃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7月,乡改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指早期解放军在此经过之意。故名。解放前属乐跃区管辖范围。1951年属乐跃乡。1958年改公社称乐跃公社三大队,1981年依原红星高级社更名为红星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解放前居住赵、王、黄等5家大姓,户数较多是个大村,故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落腰,后谐音雅化,意为街道环山而建形似腰带;后住于此村的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过去有很多铜矿加工店,故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指此地一个军营,驻扎只有半个营的的兵力,故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取各路英雄齐聚此地发展当地的美好愿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团结联盟的美好寓意,故名。1958年命名,解放初期为连得大小沟,1965年改为小高乡联盟村,2014年小高乡撤乡建镇,更名为小高镇联盟村。2019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农民农作物高产丰收之意,故名。1958年命名为高丰大队,在2015年前为高峰村,2015年小高乡改为小高镇,更名为高丰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长有很多杉树,故名,故名。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属于铜厂人民公社;1992年撤区并乡属小高乡;2014年小高乡撤乡建镇属于小高镇;2019年…[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指该地生长很多水藻状的石菜,俗称海花,故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岩石多为红色,故名,故名。1958年命名为红岩大队,1967更名为红岩村,2014年属小高镇管理。2019年12月将划归乐跃镇管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