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龚垭镇 | 隶属:德格县 |
行政代码:513330108 | 代码前6位:513330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7250 |
车牌代码:川V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61.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75人 |
人口密度:约1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藏语,意为柳树园。意指此地有一柳园。
基本介绍:
德格县辖乡。1958年置龚垭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261.1平方公里,人口0.3万。317国道过境。辖龚垭、更达、康公、血嗄、秧达5个村委会。境内有香獐、白马鸡、鹿等珍禽异兽和虫草、贝母、羌活等中药材。
历史沿革:
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孜藏族自治州调整雅江县等12个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9号):撤销龚垭乡,设立龚垭镇,以原龚垭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龚垭镇的行政区域,龚垭镇人民政府驻龚垭村1组14号。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藏语,意为“柳树园”,故名。原名龚垭大队,1984年更名为龚垭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深沟下边的平坝”,故名。原为普西组,于2005年设村委会并由龚垭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更达村是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龚垭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山形如颈”,故名。于2005年设村委会并由龚垭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黄泥山顶”,故名。原名康公大队,1984年更名为康公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玉石坝子”,故名。于2005年设村委会并由龚垭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喜欢”,故名。原名血呷大队,1984年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折曲河坝”,故名。于2005年设村委会并由龚垭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分散的山梁”,故名。于2005年设村委会并由龚垭乡命名并报县政府审批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山下的沟口”,故名。原名秧达大队,1984年更名为秧达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神仙眷恋的地方”,故名。1984年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