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扎科镇 | 隶属:德格县 |
行政代码:513330110 | 代码前6位:513330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7250 |
车牌代码:川V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417人 |
人口密度:约1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藏语,意为雅砻江中段。
基本介绍:
德格县辖乡。民国末年置扎科乡,1957年更名中扎科乡,1974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71公里。面积421.4平方公里,人口0.4万。辖同鸠、曲公、扎多、瓦通、熊托、村柯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豆类。境内生龙寺古色古香,以雕梁画栋的精湛工艺著称。
历史沿革:
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孜藏族自治州调整雅江县等12个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9号):撤销中扎科乡,设立中扎科镇,以原中扎科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中扎科镇的行政区域,中扎科镇人民政府驻同鸠村3组1号。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水沟梁上”,故名。原名曲公一大队,1984年更名为曲公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窝坝人家命名。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神山下边”,故名。原名扎多二大队,1984年更名为扎多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到达于此”,故名。1984年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藏语,意为“坝子下面”,故名。原名同鸠队,1984年更名为同鸠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左手边”,故名。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狐狸形坝”,故名。原名瓦通四大队,1984年更名为瓦通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呷依人家命名。分二村,上呷依、下呷依;1984年得名呷依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地广,分散”,故名。1984年得名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桥头”,故名。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详细]
地龙村:共75户,319人,辖1个村民小组,距离乡政府15.5公里。…[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柯人家命名。原名村柯六大队,1984年更名为村科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芒科家族是最早在此地生活的家族,后此地便以该家族的名字来命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