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切镇 | 隶属:红原县 |
行政代码:513233102 | 代码前6位:51323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7 | 邮政编码:624400 |
车牌代码:川U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5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005人 |
人口密度:约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5个行政村 |
瓦切,藏语意为“大帐篷”,故而得名。相传阿昆、桑里两部落刚迁草地时,把阿西房名(即桑里部落土官房名)的一个大帐篷住地取名瓦切沟,小帐篷住地取名瓦穷沟。
红原县辖镇。1959年建瓦切乡属理县。1960年划归红原县,同年红旗乡并入,1973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1 053.2平方公里,人口0.4万。原国道213线和瓦(切)松(潘)公路在境内交会。辖日干、德香、色尔永、塘日4个村委会。以牧业生产为主,产品主要有羊肉,牛羊皮,牛羊毛,牛奶及其加工产品酥油、奶渣等。
2024年11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瓦切镇为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文化旅游:
红原县虎头山安多部落名族风情村位于毕棚沟,紧邻有游客服务中心,位置优越,出行便利。这是一家集住宿、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乡村主题酒店,拥有各式房型客房四十余间,提供无线wifi,24小时热水供应
历史沿革:
1949年,属阿昆、桑里2部落。
1959年,阿昆部落改为红旗乡,桑里部落改为瓦切乡,属理县。
1960年3月,划归红原,红旗乡并入瓦切乡。
1973年,乡改瓦切公社。
1984年,公社改瓦切乡。
2024年,撤销瓦切乡,设立瓦切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沿用历史瓦切塔林而得名,居住于此社区群众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整个地名被当地藏民称呼为日干,就取名为日干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查,以往德香村是一个叫德纳的大家族在此居住,在1963年瓦切公社成立后因为有居民在此地发现了一些历史性的文物,因此被广大村民叫做德香(藏语意思是有宝…[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查,以往色永村村貌地形形似一个金盆,被当地村民称为色尔江(藏语意思是富饶吉祥的地方),色尔江翻译成汉语就是色永,因此,在1963年瓦切公社成立后,色…[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查,村是一个居住在名为唐日的神山周边的游牧部落。…[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查,达峨村名字来源于本地的山像老虎,藏语“达峨”指的是老虎,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