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宁镇 | 隶属:开江县 |
行政代码:511723100 | 代码前6位:5117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8 | 邮政编码:636250 |
车牌代码:川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2.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08万人 |
人口密度:约488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小南街11号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因境内新宁河而得名。
基本介绍:
2019年,撤销沙坝场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宁镇管辖。调整后,新宁镇辖原沙坝场乡和孙家沟村、瓦店子村、胡家沟村、万花岭村、竹山湾村、桥亭村、白云村、五里桥村、林桐山村、穿心店村、白马村所属行政区域,新宁镇人民政府驻小南街11号。
荣誉排行:
2019年3月,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名单出炉,新宁镇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老三沟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开江县新宁镇压桥亭老三沟讲治镇双飞、伍家寨雷公庙等,年代为侏罗纪至白垩纪。2010年10月,被公布为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林桐山文笔塔位于开江县新宁镇林桐山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10年10月,被公布为第二批达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建新宁县,初治沙坝境内。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迁治淙城(今新宁镇,因处于澄清河东、蕉溪河(新宁河)南,淙河穿城而过,故古称淙城)。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名城厢乡。
1932年12月,更名城厢镇。
1953年2月,改名城关镇。
1981年,复名城厢镇。
1992年12月,东门乡与城厢镇合并为新宁镇。
2003年7月,明月坝乡并入。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此处很早前长期被洪水冲击淹没,泥沙堆积形成沙坝,后建立场镇,称为沙坝场。原沙坝场乡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此地早年间有一大块沙土覆盖的平坝,地势平坦开阔,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一两山间较低的山垭口处周边有大片的青石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低洼凹陷且早前居住有孙姓人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低洼凹陷且胡姓人家众多,故名。1984年设胡家沟村,属东门乡。1992年东门乡合并至新宁镇,属新宁镇。2003年由原胡家沟村与梅子桥村合并而成。…[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万花岭村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新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桥亭村是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新宁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山高而揽云,且早前居住有白姓人家,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古时在距县城5华里处修有一桥,称五里桥。村名借取桥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修建有白马庙,因传说一匹白马夜出偷吃粮食,损坏庄稼,后建庙免灾。村名借取庙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早年有一店,行人从店中心穿行,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一座山,早前山上居住有丁姓人家,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地形较为平坦且早前居住有袁姓人家,后,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