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仙镇 | 隶属:纳溪区 |
行政代码:510503108 | 代码前6位:51050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0 | 邮政编码:646300 |
车牌代码:川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32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渠坝驿街1号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天仙镇,因境内天仙硐风景区得名。
基本介绍: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位于纳溪区中部永宁河畔,321国道穿境而过,纳叙铁路过境段已全线施工,镇政府距纳溪城区9公里,距泸州市区19公里,距泸州飞机场14公里,均有专车可直达,是西南出海辅助通道的门户镇,镇内三级路网改造已经完成,总长81公里的镇村公路辐射9个村72个社,可直通枇杷、茶叶、养殖、中药材和优质梨基地,永宁河航运怀抱半疆,水路运输汇入长江,交通十分便利。天仙镇东连白节镇,南接护国镇,西临渠坝镇,北靠棉花坡镇、新乐镇,全镇幅员面积67.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3324.97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6.8%,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80个社,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万人。200
荣誉排行:
2021年7月,天仙镇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天仙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5年7月,天仙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5年4月,被命名为2014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抗战小学位于纳溪区天仙镇花背溪社区乐道子。该学校是在民国三十年,即1938年秋,由恽代英的学生曾子平先生倡修,群众捐助修建的“保国民”学校。虽然当时修建学校工程量比较大,又处在抗战特殊历史时
历史沿革:
天仙镇境域,原为乐登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2000年,改为天仙镇。
2019年12月,撤销渠坝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天仙镇管辖。
天仙镇花背溪社区地处321国道永宁河畔,于2009年5月成立,辖乐道古镇和银河街2个居民小组,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离纳溪城区9公里,常住人口190…[详细]
渠坝驿社区位于纳溪区城区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约8千米,是天仙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济文化中心,紧邻故里情源养老中心,东与本镇雪龙村一河相隔、一桥相连,南…[详细]
天仙镇牟观村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仙硐风景区前、后山连接带,全村幅员面积13.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84人…[详细]
观音村位于天仙镇后山,观音村三社。全村面积10.7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0户,农业人口2403人。其中:特困户3人,低保50户74人,残…[详细]
将军村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仙硐风景区后山连接带,距离镇政府1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0人。全村共有党员…[详细]
文登村位于天仙镇南部,紧邻本镇牟观、将军、紫阳和白节镇加渔村四村。全村辖区面积6.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和1个农村社区(文昌宫街),总人口2180…[详细]
紫阳村位于纳溪中部,永宁河畔,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仙硐核心区。紫阳村原有九个社,总人口1821人,545户,辖区面积9平方公里,党员46名。…[详细]
黄家村于2003年由原黄家村和建设村合并,位于天仙镇东北方向,东南面同护国镇德红村相邻,东面同白节镇的青风村和团结村相邻,距离镇政府驻地大约20公里,…[详细]
银罗村位于纳溪中部,永宁河畔,321国道两侧,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仙硐核心区。银罗村原有九个社,总人口2625人,778户,辖区面积5.1平…[详细]
龙头村位于天仙镇西北部,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村部所在地距场镇3.2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667户,2268人。全村党员43名,高中学历以上的党员…[详细]
九君村位于天仙镇政府北部、上与大渡镇凤凰村相邻,下与新乐镇安富村相接,距天仙镇政府3.5公里,九君村原设7个村民小组,经村级优化调整与联合村7个村民小…[详细]
清凉村位于高速路口与321国道交汇处,紧邻渠坝集镇,全村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村民2800余人。农业、交通、旅游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详细]
天星村位于天仙镇东南方向,东南面同护国镇梅岭村相邻,东西面同大渡镇的栗木村和九君村和清凉村、双新村相邻,距离镇政府驻地大约4.5公里;全村辖区面积11…[详细]
双新村位于天仙镇政府南面,永宁河与321国道沿线,隆叙铁路分布。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760户,2301人,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以上…[详细]
雪龙村位于天仙镇永宁河畔,距纳溪区18公里,距321国道0.3公里,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2230人,共有7个农业生产社,建有茵红李5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