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静边镇 | 隶属:渠县 |
行政代码:511725109 | 代码前6位:511725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8 | 邮政编码:635200 |
车牌代码:川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3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85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静边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静边寺而得名。
基本介绍:
渠县辖乡。1918年设场,1950年置静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流江河两岸,距县城23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村公路与营(山)渠(县)公路相连。流江河通航。辖沙咀、黎村、爱国、石坪、金星、琵琶、五爱、永乐、春光、官渡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草编、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产青麻、花生。养殖业以牛、生猪、蚕、家禽、淡水鱼为主。
历史沿革:
明初在此建场,属上五里。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靖边乡,属下北路。
民国属渠县第七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乡改镇。
1950年,更名静边,镇改乡,属渠县第七区。
1953年,属静边区。
1958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04年,乡改镇,为县直辖。
2024年12月18日,将原青丝乡白鹤村、原白兔乡和原鹤林镇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静边镇管辖。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静边”指静边镇的核心地理位置。2002年由静边街道成立为静边社区,2024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沙嘴村和静边社区合并为静边社区,现位于静边镇,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盘龙”指传统寓意纹样,样式为盘曲的龙,龙纹的一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桂花树,且靠近花龙山,为保存原花龙乡历史,纪念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白兔”指白兔集市。1950年建政为白兔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冲锋管理区,1961年改为冲锋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经渠府办〔1982〕2号文…[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鹤林”指白鹤居住的树林。2004年将原檀木村4、7组,柳垭村9、11组和鹤林街道居委会合并成立鹤林社区,隶属鹤林乡,2024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8年川北地下党组织在白山村成立地下党特别支部,社区遂借取白山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驻地在西阳山得名。解放前系静边乡12保,1949年10月为檀木村,1953年划属麻柳乡,1958年成立麻柳人民公社为东升管理区,1961年改为东升…[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名爱国管理区,以此村名取爱国之意。由爱国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名金星管理区,现沿用其名,取“星光璀璨”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此名鼓舞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有此地有白鹤在此栖身得名。由白鹤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沿用曾命名的春光管理区,由春光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旋风坪得名。由峰坪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曾名群康管理区,取“集体、大家一起走向健康富有的生活”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跃进时,为了代表“先进,优秀”用“红花”表示,此名表现了群众创新争优的决心也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拥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附近有一花龙山,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泥岭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此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大山得名。解放前属于静边镇第7保,1953年划属花龙新乡,1958年成立花龙人民公社为新民管理区,1961年改为新民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曾为高泥管理区,因境内有“高泥滩”今沿用其名,改“高”为“膏”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大队驻地寺岩口得名。解放前属于白兔乡第1、4两保,1950年建政为白兔村,1958年成立白兔人民公社为9管理区,1961年改为红光大队,1981年…[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伪军阀杨森驻地渠县时在此修路一桥,名为杨家桥,解放后更名为新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境内山岭重叠得名,由高山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