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崇镇 | 隶属:渠县 |
行政代码:511725105 | 代码前6位:511725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18 | 邮政编码:635200 |
车牌代码:川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4个行政村 |
巴河一渡口处多蚊虫,清河坝的烟叶燃之能驱蚊虫。故该渡口初为蚊虫渡,后改作文重,再改为文崇。
基本介绍:
渠县辖乡。清初建场,1930年设文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巴河之滨,距县城39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村公路与达(川)渠(县)公路相连,巴河常年通航。辖文崇、书房、台山、促进、革新、山峰、学堂、金光、露云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食品、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花生、甘蔗、油菜子,产柑橘。养殖业以蚕、生猪、牛、羊、家禽为主。
历史沿革:
明称蚊虫渡,属上五里。
清顺治时(1644~1661年),改称蚊虫场,后撤。
清初建场。
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名文重。
民国初,设乡,属渠县第六区、第十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文崇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乡改镇。
民国后期改名文崇。
1950年,镇改乡,属渠县第四区。
1953年,属涌兴区。
1956年分设共和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3年,属文崇区。
1983年,公社改乡。
2004年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其位于文崇镇核心位置,为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驻地在谭家大石坝而得名。解放前属于文崇乡第5保,1945年12月解放属文崇乡,1951年划入扇子乡花石村,1958年成立共和人民公社为联合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前共和乡驻地在此得名。“共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寓意美德、文德、文才、才华丰厚、富裕。解放前属于文崇乡第1保,1950年建政为和平村,1958年成立文崇人民公社为文丰管理区,1961年改为文丰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驻地在雨台山得名。解放前属于文崇乡第2保,1950年建政为庙子村,1958年成立文崇人民公社为高峰管理区,1961年改为高峰大队,1981年地名普…[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寓意改革创新。解放前属于文崇乡第3保,1950年建政为安民村,1958年成立文崇人民公社为革新管理区,1961年改为革新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经渠…[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驻地在学堂湾得名。解放前属于文崇乡第4保,1950年建政为学堂村,1958年成立文崇人民公社为学堂管理区,1961年改为团结大队,1981年地名普…[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驻地在下湾得名。解放前属于文崇乡第6保,1951年划入扇子乡为柳树村,1958年成立共和人民公社为五星管理区,1961年改为五星大队,1981年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