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

地名:大龙潭彝族乡隶属仁和区
行政代码:510411200代码前6位:510411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12 邮政编码:617061
车牌代码:川D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3万人
人口密度:约5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6个社区
地名由来:

大龙潭彝族乡地名因原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一大潭泉水得名。

基本介绍:

大龙潭彝族乡地地处仁和区东南部,东邻金沙江,与会理市隔江交界,南与仁和区平地镇毗邻,西连仁和区大田镇,北同仁和区金江镇相连。大龙潭彝族乡为彝、汉族杂居民族乡,辖区面积242.8平方千米,辖裕民村、拉鲊村、新街村、干坝子村、大龙潭村、混撒拉村6个村,有55个村民小组,4070户、户籍人口15099人(其中城镇户口5户,82人),总人口15714人,其中2023年出生112人。农业人口15017人,占总人口96%;非农业人口(含流动人口)697人,占总人口5%;汉族人口5186人,占总人口33%;少数民族人口10529人,占总人口67%。

自然状况。大龙潭彝族乡境内多为山地,最高海拔2105

+查看详细大龙潭彝族乡概况>>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大龙潭彝族乡(芒果)榜上有名。

2022年12月,大龙潭彝族乡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14年3月,被命名为2013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

文化旅游:

混撒拉旅游新村

这里,曾经是一片秃岭。而今,村委会办公楼、芒果技术研究培训中心等漂亮建筑矗立村头;整齐排列的新村别墅镶嵌在万绿丛中;宽阔干净的水泥路蜿蜒延伸……这就是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一个以农业为

拉鲊古渡

拉鲊古渡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拉鲊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曾留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史称,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指的拉鲊古渡和当时尚未开发建设的

历史沿革:

原属云南省永仁县第三区。

1958年,设大龙潭公社。

1961年,并入平地公社。

1972年10月,析置大龙潭公社管理委员会。

1974年9月,划归渡口市郊区。

1984年,改为大龙潭彝族乡。

2019年,立柯村划归金江镇。

朱德故里景区
裕民社区

裕民社区位于大龙潭乡的中心地段,大龙潭乡政府所在地,是大龙潭乡文化活动中心,距仁和区30公里。全社区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属半山区、河谷地带,海拔在1…[详细]

干坝子社区

干坝子社区是少数民族彝族村,位于大龙潭彝族乡最南端,距乡政府13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423户1611人,2017年人均收入约8700元,辖区面积4…[详细]

大龙潭社区

大龙潭社区是一个彝族村,位于大龙潭乡的东南面,全村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海拔1400--1700米之间,属二半山区地带。全村共13个村民小组,共计42…[详细]

新街社区村

新街社区位于仁和区南部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属于中山山区,以山地地貌为主,海拔980-1500米,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类型。该气候条件适合于发展优质晚熟…[详细]

拉砟社区

拉砟社区是大龙潭彝族乡的一个少数民族村,位于大龙潭乡南端,距乡政府22公里,现辖13个村民小组,486户,1875人。幅员面积2200公顷,海拔900…[详细]

混撒拉社区

混撒拉社区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社区,位于金沙江西畔,仁和区南部。这里有着瑰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美丽富饶的彝族聚居。全社区幅员面积2…[详细]


以下地名与大龙潭彝族乡面积相当:
到大龙潭彝族乡必去著名景点混撒拉旅游新村
  • 拉鲊古渡
  • 迤沙拉景区
  • 迤沙拉景区
  • 板桥旅游新村
  • 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
  • 班庄旅游新村旅游景区

  • 大龙潭彝族乡特产与美食
    大龙潭彝族乡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仁和区行政区划: